健康養身★濕敷療法 有助於減緩異位性皮膚炎

濕敷療法 有助於減緩異位性皮膚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兩歲小弟弟,出生五個月時罹患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全身長滿疹子,且紅腫又癢,雖採類固醇藥膏和口服抗過敏藥,暫時控制病情,但只要停藥就會再次復發,一度嚴重至孩子日夜搔抓,抓出血來,讓媽媽相當心疼,直到住院治療,接受濕敷療法治療後,總算漸漸獲得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 不積極治療恐留後遺症

異位性皮膚炎多好發於六歲以下幼童,主要是因皮膚屏障脆弱,使得過敏原或刺激物等輕易穿過皮膚,造成發炎現象;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說,若不積極治療,不但不會好,幼童也可能因長期發炎,搔抓變厚等,皮膚變得暗沉,若患者全身紅疹面積超過20%以上,就可採濕敷療法來舒緩症狀。

濕敷療法 把握浸塗濕乾步驟

賴柏如醫師進一步說明,濕敷療法,就是以浸、塗、濕、乾治療,也就是先泡溫水15分鐘後擦乾,再依照皮膚嚴重程度,塗抹不同比例的藥膏和乳液,並利用2層束縛帶,讓藥膏緊貼附在皮膚上,幫助藥膏發揮療效,也能避免患者搔抓,有助幼童順利擺脫皮膚炎困擾。

季節變化 皮膚炎患者更應注重照護

除了透過治療外,治療後也要持續接受追蹤治療,且建議一天以無香精和防腐劑的乳液擦皮膚兩次,尤其冬天更應注重保濕;賴柏如醫師提醒,若面臨炎熱氣候,當患者流汗時,最好每三小時用濕巾擦拭,再用毛巾擦乾,多點細心照護,就能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再找上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三十多歲的粉領族林小姐外貌皎好,身材高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額頭髮際線太高,變成典型的「馬臉」。幾年前,林小姐為了縮短臉型,起心動念想接受植髮手術,當時,醫生是採用傳統的植髮方法,而且植髮密度不足,造成頂上仍然稀疏。林小姐自嘲,像是頂著快要秃頭的古裝頭套!朋友還嘲笑...

閱讀詳情 »

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13-18歲國中及高中生的鈣攝取近100%未達建議量。為何比例會如此高?這和青少年愛挑食,普遍不愛喝牛奶、喜歡喝飲料、且不吃綠色蔬菜有關;國健署除了呼籲民眾多曬太陽、適量運動以及喝白開水,降低未來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還依照不同年齡族群,設計3套活力灌『鈣』營養料理。13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3歲的上班族龔小姐,平時喜歡在下午吃甜點、喝咖啡,但工作忙碌常忘記潔牙,長期下來,蛀牙高達20多顆,且滿口牙結石衍生牙周病,年紀輕輕的她滿口爛牙,常被嘲笑像老太太,外出只能戴口罩遮掩,苦不堪言。收治個案的開業牙醫診所副院長郭家群指出,該女嗜吃甜食、喝咖啡,又沒有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65歲婦人,10年前因關節持續疼痛、腫脹,而至醫院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0年來靠著服用類固醇、止痛藥及抗風濕藥物控制病情;不料,日前她因下背痛至醫院照X光,結果發現,其胸椎及腰椎已有多處嚴重的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指數(T-score)也嚴重達-3.3;若不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