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潮濕梅雨季,溫薏仁湯為體內除濕

梅雨季節來臨,高濕高溫的氣候型態,讓人覺得倦怠、沒有食慾,甚至出現氣喘、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外在濕氣嚴重會加重人體內濕,不妨吃些溫薏仁湯或四神湯,有助於健胃整腸、健脾化濕
潮濕梅雨季,溫薏仁湯為體內除濕
外在濕氣易滲透人體

黃盟珠醫師指出,中醫學將自然天候中影響人體的致病因素分為「風、火、暑、濕、燥、寒」,其中濕最易滲透人體。初夏梅雨時節,氣候高溫高濕,造成汗液蒸發受阻、散熱功能下降,因此外在濕氣嚴重也會造成人體濕氣大增



她表示,體內濕氣過重,人會覺得倦怠、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甚至導致腸胃炎,由於空氣中相對濕度增加、體內氣血循環不良,導致水分滯留,加重過敏性鼻炎、氣喘、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水腫腳氣、關節病變、婦人白帶等症狀。



四神湯有助於健脾化濕

黃醫師表示,要去除體內濕氣,除由醫師辨證用藥外,還需改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宜清淡適量;酒、牛奶或不易消化的油膩食物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冰品、涼飲或涼性蔬果等會導致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應該少吃,同時適時少量、多次補充溫水,不僅止渴,也能避免助濕傷脾



黃醫師建議,平時可飲用摻加少量冰糖的溫薏仁湯,利尿、除濕;偶而食用四神湯,也有助於健胃整腸、健脾化濕



運動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此外,運動可紓解壓力,活絡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均有助於氣血循環、幫助水分代謝;平時應減少暴露於潮濕環境中,例如不要睡地板、不穿潮濕未乾的衣服、避免淋雨,並適時使用空調、除濕機改變環境濕度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開學囉,由於疫情加上暑假長期宅在家,學童接觸電腦或3C產品時間大增,新竹市驗光師公會、驗光生公會提醒家長,要當心小孩視力亮紅燈,小孩子的視力狀況非常重要,影響層面不僅在於看東西,包含認知、理解與學習發展都是有所關聯的,絕對輕忽不得。 ▲新竹市驗光師公會、驗光生公會特別提醒家...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新北幼兒園群聚感染持續擴大,目前已累積22例,中央及民眾積極衝刺疫苗接種率,以對抗病毒帶來的威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日(9/8)公布新增7起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分別是4起AZ、1起莫德納、2起高端疫苗。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昨日一共新增97起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43件...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台北市今天本土確診加零,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北市今天加零,昨天台北市七家醫院PCR一共篩檢2801人,零例陽性,這應該還是細胞簡訊的效果。但儘管台北市疫情還好,但因新北幼兒園群聚案,台北市這幾天忙翻了。 柯文哲說,由於中央公布新北幼兒園的群聚案確定是Delta病毒株,中央也...

閱讀詳情 »

受到疫情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今天下午決議,為因應加強防疫工作,該校配合加退選時間,並避開雙十連假人潮流動,開學前三週(9/22~10/12)將全面線上授課。教育部昨日公布110學年度防疫指引,實體授課方面,必須符合室內80人以下、固定座位、佩戴口罩、上課期間禁止飲食等條件,否則須改採線上授課。近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