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一波波報到,11月7日就是農曆節氣的「立冬」,象徵冬季自此開始,台灣民眾習慣在這天以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藥膳來「補冬」,但並非人人都適合隨意進補。醫師提醒,進補過頭恐怕有上火反應,尤其慢性病患者更要小心,在進補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選擇適合的藥材。
冬季是適合養生進補的季節,中醫傳統的「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理論,說明冬令進補是調養身體應付寒冬,和儲備身體能量的好時機。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如何進補相當重要。
台灣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君表示,體質偏寒者適合溫補,體質燥熱者適合涼補或平補,萬一補錯了或補過頭,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越補越燥熱,引起痔瘡、流鼻血、頭痛等上火反應;尤其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小心。
楊淑君建議,在進補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選擇適合的藥材,並強調在均衡飲食、注意生活作息的原則下,只要以溫補藥膳輕補即可,搭配簡單的茶飲和穴位按摩,以強健身體迎接寒冬。
此外,她也提供一道適合男女老少的溫補藥膳湯底,民眾不妨加入蔬菜、菇類等食材來取代肉類,避免攝取過多的油脂和膽固醇。
除了藥膳燉補之外,平時可以泡杯暖暖的「枸杞桂圓紅棗茶」當作養身保健的茶飲,枸杞具有溫暖身體、消除疲勞、預防動脈硬化及防止老化的特性;桂圓性溫、味甘,有補心脾,益氣血的功效;紅棗則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此茶飲相當適合冬季容易手腳冰冷的民眾,若有感冒症狀、喉嚨發炎、口乾舌燥火氣大的情況則不適合。
穴位按摩方面,腳底人字紋的「湧泉穴」、肚臍下約兩橫指距離的「氣海穴」和肚臍下約四橫指距離的「關元穴」能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增強免疫力。按摩時動作要輕柔緩慢,直到有痠脹或微微發熱的感覺,可促進體內的氣血循環。另外,頭、背、雙手、雙腳有許多重要的穴位,要注意保暖,有助全身陽氣和經絡運行。
中醫的五行學說中,將一年分為春、夏、長夏、秋、冬五季,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經,冬季腎氣旺盛,必須養腎防寒,熬夜易傷腎氣。楊淑君提醒,冬天作息應該「早睡晚起」,早睡能保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的溫暖,在太陽出來之後起床,可以避開清晨低溫。冬季仍應適度運動,運動前務必先暖身,年長體弱者避免在寒流或大風大雨時外出運動,以免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溫補藥膳湯底
藥材:
當歸1-2錢,熟地1-2錢,炒白芍1-2錢,川芎1錢,黨參1-2錢,茯苓2-3錢,炒白朮1錢,黃耆2-3錢,桂枝1錢,紅棗1錢,枸杞子2-3錢,炙甘草1錢。
作法:
1.取適量水約蓋過藥材2公分,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熬煮約40分鐘,再過濾湯液作為湯底。
2.湯底可加水調整濃淡,並加入其它食材。
禁忌:
1.感冒、發燒者、孕婦忌用。
2.體質容易上火者、高血壓、心臟病、痛風、心血管疾病或風濕免疫疾病者,應先諮詢中醫師再使用。
備註:台北慈濟醫院亦有中藥飲片可供調理,請經諮詢醫師後開立處方。
枸杞桂圓紅棗茶
藥材:枸杞1錢、桂圓1.5錢、紅棗1錢
作法:以400㏄熱水放入藥材,可重複沖泡飲用。
禁忌:有感冒症狀、喉嚨發炎、口乾舌燥火氣大的人忌用。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三重 薑母鴨 外帶台中 薑母鴨 好吃桂圓紅棗茶牙齦痛 火氣大北京天氣 11月麥芽糖醇 糖尿病消除疲勞 英文心血管疾病果寡糖 糖尿病喝飲料 糖尿病11月 旅遊 台灣冷氣團 寒流冷氣團 英文張家界天氣 11月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桂圓紅棗茶煮法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桂圓紅棗茶功效桂圓紅棗茶生理期桂圓紅棗茶做法
相關推薦
溼冷害得!1月以來中風大增4成 偏頭痛還是腦出血?4招保命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1月以來,因為溼冷、加上不時一波波氣溫驟降,光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統計,腦出血性中風就比去年同期大增4成;尤其是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等慢性病疾病,其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但不少人卻常是偏頭痛、腦出血傻傻不清楚?醫師提醒,居家可以利用「手、嘴、說」口訣,篩...
閱讀詳情 »膠囊下肚「藥效釋放不足」! 食藥署宣布回收「可使保朗膠囊」120萬粒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又有藥品出包,這一次竟是吞了膠囊下肚,藥效卻釋放不足!食藥署今(9)日公布,用於治療膽道疾病或胰臟炎引起的痙攣性症狀的「可使保朗膠囊」,在持續性安定性試驗的溶離度結果未能符合規格,進到腸胃道後,無法在規定時間內釋出足夠藥品,共有5個批號、120萬粒啟動回收。 衛采...
閱讀詳情 »太過追求完美 頻憂災害發生⋯醫:恐也是強迫症患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常常耳聞或遇到身邊有強迫症症狀的朋友,但一般人對強迫症的了解有多少呢?現代人為什麼會罹患強迫症呢? 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個性追求完美,老是擔心私人訊息會夾雜在紙片、公文中洩露,習慣性將丟到垃圾桶的紙片或交出去的公文再取回檢查,明知這樣不行,她仍無法克制重複行為,...
閱讀詳情 »生產後多久可以開始運動?把握產後瘦身黃金期,5招鍛鍊骨盆底肌肉與核心肌群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韻曲 『30歲女性,隨著第二孕期(4-6月)時體重的增加,開始在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部痠痛的症狀,休息會緩解,但無法久站或久走,行走時也有骨盆歪斜的步態,造成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疼痛。這些症狀一直持續到生產後,接著又面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