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減肥的關鍵——加速機體的代謝效率

減肥的關鍵——加速機體的代謝效率

加速新陳代謝是所有減肥者的關鍵,但體內能量消耗快慢是取決於多種因素。比如,有人屬於遺傳性代謝速率快, 即多吃還不發胖的,可能是基因型導致;一般在靜止休息狀態下,男性比女性消耗更多熱量。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過了40 歲體內新陳代謝速度開始緩慢下降。雖然你無法控制年齡,性別和基因,可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加速代謝。接下來介紹10 種加速代謝的方法。

運動健身: 即使我們不動,機體也一樣在消耗能量(基礎代謝所需能量)。肌肉越發達的人基礎代謝率越高。每千克肌肉差不多每天需要消耗約12 千卡能量來維持,而每千克脂肪每天只消耗4 千卡熱量。這細小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起巨大作用。另外,通常進行一組耐力訓練後,全身的肌肉都被激活,同時提高了每日平均代謝率。

加大鍛煉強度: 有氧運動雖然不能塑造大肌肉群,但能提高運動後幾個小時內的代謝速度。關鍵需要自己的積極參與。相比中低強度運動,高強度運動對靜止代謝率的促進作用更強、更持久。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可以參加一些健身房的高強度訓練課或在平時走路時加入短時的慢跑。

多喝水: 機體需要水來參與能量代謝。如果你處於輕度脫水狀態,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會變慢。曾經有項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喝8 杯以上的水能比只喝4 杯的人消耗更多熱量。每次吃飯或吃零食前喝一杯水或其他無糖飲料能保持機體水分充足。此外,要多吃新鮮富含水分的水果蔬菜而不是椒鹽脆餅或薯條。

飲料加冰: 冰凍飲料可促使機體在消化過程消耗更多熱量。研究建議每天喝5 到6 杯冰水能額外消耗10 卡熱量。聽起來好像很少,但是如果堅持一年相當於減掉1 磅的體重,而且不用節食。喝不加奶油和糖的冰茶和冰咖啡也可以達到同樣目的。

多餐製: 怎麼多吃還能減肥,當然不是,而是少食多餐。你若間隔數小時吃一頓大餐,這樣就會使你的代謝速度減慢。如果每隔3 到4 個小時進食少量飯或小吃能保持代謝高速運轉,因此在一天中能消耗更多的熱量。許多研究也表明定時攝入小吃等食物能減少在正餐的食物攝入。

吃點辣味食物:辣味食物含有一些化合物能促使機體代謝高速運轉。如一大湯勺的剁椒能暫時地提高代謝率23% 。雖然一些研究表明這種效果只能持續半小時,但你經常吃辣味食物,就能產生疊加效應。因此為了快遞提高代謝速率,可在食物中加入一些辣椒或是燉菜時加點紅辣椒末。多吃蛋白質:機體在消化蛋白質時需要消耗
2 倍於消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需要的能量。(這個過程屬於食物熱效應,又稱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只消耗能量不產能的過程)雖說你希望平衡膳食,但在就餐時可以用瘦肉,富含蛋白的食物替代部分碳水化合物來迅速提高能量消耗。健康的蛋白來源有瘦豬牛肉,魚類,白肉類(雞,鴨等),豆腐,堅果,大豆,雞蛋和低脂乳製品。

喝黑咖啡: 如果你喜歡喝咖啡,那在你早上例行一杯后可能會享受能量的增加以及精神更加集中。其中部分得益於短時間增加你的新陳代謝率。一項研究表明,2 杯咖啡所含的咖啡因能促使66 千克重的婦女在隨後的4 個小時內消耗50 千卡額外熱量。一定要是純的黑咖啡,不要加奶油,糖或風味糖漿,否則比起消耗的能量你會攝入更多的熱量。

綠茶:喝綠茶和烏龍茶能提供咖啡因和兒茶素聯合的功效,這類物質可以提高機體代謝維持幾個小時。研究建議每天喝2 到4 杯的綠茶或烏龍茶能促使機體消耗50 千卡額外熱量。如果堅持一年那將是減去約5 磅的體重啊。

避免快速節食減肥: 快速節食減肥是指每天攝入小於1000 卡能量。這對任何想加快代謝的人來說是不可取的。雖然這樣的飲食可以幫助你減去體重(同時以營養不良為代價),但是這樣減下來的體重大部分是來自於肌肉比例的下降。肌肉比例越小,代謝速度就越慢。最終的結果是與節食前相比機體燃燒更少的熱量(而且體重會迅速增加)。
最佳選擇,你想通過不同的食物或飲料對代謝的作用來持續減肥,效果是不明顯的。最好的選擇是通過健身以及保持運動活力把自己變成消耗能量的機器。你運動的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同時記住一點:早晨運動能促進機體代謝增加維持幾個小時。 (史仍飛)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自印尼(案1009)及菲律賓(案1010)入境;另外,越南與新加坡本土疫情日漸趨緩,都調整為低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1009為印尼籍20多歲女性,去(2020)年11...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AZ新冠疫苗出現血栓疑慮,不少歐洲國家緩打停打AZ疫苗,挪威、德國相關研究發現,AZ疫苗導致血栓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疫苗觸發人體自身強烈的免疫反應,因而造成血栓。 挪威奧斯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學教授霍爾姆的研究團隊發現,疫苗引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不良反應的抗體;德國格萊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0歲女性,有糖尿病史,工作因素必須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指趾甲在持續受壓迫下,產生凍甲,引發甲溝炎。反覆發生的甲溝炎讓她走路都會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凍甲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讓她困擾不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由於氣候異常變遷與全球疫情影響打亂蔬果生產步調,以致近期國內高麗菜供過於求,菜價如雪崩式下跌。消息一出,許多政府官員及企業紛紛提供協助,晶璽健康生活館董事長何修榕也主動認購了高麗菜、蘿蔔、鳳梨共500箱1萬公斤,希望能拋磚引玉愛護台灣、守護農業。 何修榕創業以來,除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