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海水可以喝 台灣人做到了!

海水可以喝 台灣人做到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水資源很可貴,海水雖然多,卻無法飲用,因此飲用水更是珍貴。台灣研發團隊發展新科技,透過低耗能程序,讓海水化為小分子、品質高的飲用水,這項「台灣之光」除了將應用於台南、金門等地,也將擴展至世界各偏遠地區。

海水淨化成飲用水 也可運用於農業、醫療用途

研發團隊主持人李岳桓總經理表示,實驗發現,這種小分子飲用水不只可以喝,用於植物栽種、魚類飼養,似乎可促進細胞修復、生長,除了應用於農業、養殖業,未來說不定可用於透析藥水、點滴輸液等醫療產品,應用範圍非常廣大。

好水送至偏遠地區 人道救援刻不容緩

全球綠能分子水銀行基金會創辦人劉增基也在該基金會開幕典禮中表示,希望未來將這項技術引進各地臨海海水淡化廠,或將這種「好水」送至偏遠、貧困地區,幫助改善缺水狀況,滿足世界用水需求。

新科技減少耗能 讓水分子更好吸收

李岳桓總經理指出,傳統淨化水質方式以逆滲透技術(Reverse osmosis;RO)為主,這種淨化水質方式是以濾心過濾,過濾需要經過兩、三道程序,以分子大小為過濾標準,雖然可以過濾重金屬,但一些有機物、化合物分子極小,常成為漏網之魚。

相較之下,新技術運用太陽熱能,透過熱循環交換分子裂解法將海水中的水分子與鹽類雜質分離,98%的能源可以再回收,使用電量為傳統逆滲透的三分之二,不只成本更低,水的品質也更提升,由於是小分子水,因此吸收更為迅速,身體、植物、生物體等,也更能有效運用。

少吃肉 減少水足跡

研發團隊工程師張立表示,全世界約有20到30億人面臨缺水危機,未來缺水狀況只會越來越嚴峻,選擇食品、消費品時,水足跡很可能成為訂價標準,以製作一個牛肉漢堡為例,從牛隻飼養到小麥種植、烹煮等,大約需要使用2500公升的水,若想節省用水、減少水足跡,建議少吃肉,以植物性食物取代肉類,選擇消費品、生活型態時,也應將水足跡納入考量,共同珍惜水資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2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知道鼻胃管何時必須要用嗎?作家瓊瑤認為罹患失智症的先生平鑫濤不該用鼻胃管,但是平鑫濤的兒女卻堅持要用鼻胃管,進而引起鼻胃管是否應該使用的爭論;其實,仍然有些病況是應該要使用鼻胃管,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該用時仍然要使用。 輕度失智症且無法進食時就應放鼻胃管 單單以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最新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行出爐!大腸癌蟬聯冠軍、肺癌居位第2,乳癌躍升第3,肝癌退居第4,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及食道癌,仍維持第5到10名。醫師分析,乳癌、肝癌排名互換,原因為女性肥胖比例增加,而肝炎疫苗接種及肝炎篩檢追蹤,都有效預防肝炎惡化成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近年來,在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之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體重居高不下。根據研究統計指出,體重上升的確對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增加的,尤其血壓、血脂肪、血糖異常的風險在男性與青少年中又更明顯。 吳栢瑞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包涵了5項危險因子,腰圍、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與高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癌症時鐘加快12秒!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登報告,103年共有10萬3147人罹癌,平均每5分6秒有1人,癌症發生人數首度突破10萬人,而癌症時鐘也較前一年快了12秒,其中大腸癌人數最多,連續9年位居癌症發生人數之首。 大腸癌發生人數 首度突破1萬5 根據103年癌症登記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