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教育局訂於100年5月16日共同辦理「常洗手,趕走腸病毒」校園衛教宣導活動。藉由洗手歌帶動唱活動之寓教於樂的方式,宣導關鍵的洗手五時機:「用餐前」、「如廁後」、「擤鼻涕後」、「看病後」、「與小朋友玩前」,落實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將正確洗手觀念帶入校園,方能有效趕走腸病毒。
衛生局表示,每年大約自4月開始進入腸病毒流行季,於5月底~6月中旬達到高峰,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另一波流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定點醫師通報資料顯示,今(100)年截至5月5日止,雖尚無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確定病例,但臺北市近4週(4/3~4/30)之急、門診腸病毒就診率有逐漸上升趨勢,該局呼籲,如家中幼童出現發燒、嘔吐、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及口腔出現小紅疹或水泡等疑似腸病毒症狀時,應儘速就醫,就學者應請假在家休息,避免病情惡化及傳染其他孩童。
鑑於腸病毒流行高峰期將至,該局提醒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是落實正確洗手,只要藉由日常簡單的衛生保健即可有效降低感染機會,學校及幼托機構如發現有疑似腸病毒症狀之學童,應立即至「臺北市學校暨機關傳染病通報系統」進行通報,並做好相關防治措施。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
-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 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 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 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 一般環境消毒,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
漂白水建議泡製方式:(以市售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5%計算)
- 0.1% (1000ppm)泡製方式:「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免洗湯匙10 瓢)(8大瓶寶特瓶)。
- 0.05% (500ppm)泡製方式:「100cc漂白水+10 公升清水中」(免洗湯匙5 瓢)(8大瓶寶特瓶)。
補充資料:
- 疾病管制局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RODS),近四週(4/10~5/7)本市腸病毒急診就診率分別為0.83、0.95 、1.14、1.56%,持續上升,且本市第18週(1.56%)略高於全國1.29%。
- 今(100)年度截至5/7 止,台北市腸病毒累計通報案例共658例,較去年同期低,全國與台北市皆無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