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注意!年輕型失智恐晚3年確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注意!年輕型失智恐晚3年確診

年輕失智者年紀輕輕就生病,提早退出職場對於家庭經濟影響大,一名照顧太太7年的教授張鎮華表示,由於太太照顧不易,除了犧牲了自己的工作機會之外,女兒也必須加入照護人力。年輕失智者在所有失智人口中佔較小比例,難以察覺因此通常會比老年失智晚2-3年才確診。事實上年輕失智症者為家庭砥柱,更需要社會支援及社會大眾以同理心對待。

年輕型失智者缺乏認同感 降低參與的機會

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指出:年輕型失智症,是指65歲以下被確診失智症者,推估台灣目前約有12,000位,男多於女、疾病進展速度快,較容易出現精神行為症狀且對藥物反應不佳。目前失智症的社會福利資源幾乎都偏向於老年失智症,但年輕型失智者的特性與老年失智者並不相同。

一般「瑞智學堂」參加者的平均年齡高達80歲,長輩們參與運動課程受到身體功能的限制,動機或成效較弱。這兩個世代,在體能、生活背景及文化認同有所差異,服務設計必然不同,然而失智社會資源多偏向老人,導致年輕型失智者缺乏認同感,因而降低參與的機會。

年輕型失智確診不易 家庭照顧挑戰高

比起因為老了、病了的老年型失智,年輕型失智及其家屬面對的醫療及照護情境更加嚴峻,需要強大的社會支持協助他們面對難關。由於社會大眾對年輕型失智認識還不足,以致延遲確診的時間,比起老年性失智症還晚2~3年才確診。

年輕失智者的家屬面對失智者年齡尚未老化卻必須仰賴照顧時,心態不平,容易累積壓力;由於年輕型失智者的外表正常,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一旦行為異常,例如:隨手拿取他人物品、在公共場合喃喃自語或詞不達意、買東西未付錢、走錯廁所等,很容易遭來社會誤解眼光。

衛福部科長張秀君表示,今年長照2.0已經把50歲以上的失智者納入服務,未來的政策設計希望把家屬和個案串連在一起,因為失智不是老人的專利,更不是台北市的專利,希望政府和民間的力量一起來,將記憶會館的服務在全台灣複製出去,幫助廣大的失智者及早獲得幫助。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不孕的問題有多種可能,但若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有些婦女不孕的問題根源,可能是基礎體溫過高或過低,若能經過中醫月經週期療法,在低溫期、排卵期和高溫期間,服用不同的中藥調理體質,提高受孕能力並非難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醫師蘇珊玉說,正常的基礎體溫...

閱讀詳情 »

( 轉分享,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一位朋友每天吃蒜頭蒸飯,晚餐用一把蒜頭切碎煮飯,半年之後高血壓消失了,痛風症消失了,坐骨神經痛亦消失了。因為蒜頭是「窮人靈芝」,能通血管及清除毒素,以前美軍亦用作隨身解毒劑。蒜頭炒飯:蒜頭越多越香,拍碎,油鍋炒香蒜頭放入鹽,煮好的飯放如加葫椒鹽拌炒起鍋。另一位朋友提醒...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平日工作忙碌,假日當然拿來補眠,這是許多忙碌的現代人的心聲,但假日補眠,你是不是常常一睡就超過10個小時?睡醒了下午吃飽還可以繼續睡?醫師表示,睡覺睡不醒,或是睡超過八小時仍覺得累,恐是睡眠障礙搞的鬼!  台灣人拼「命」工作玩樂 睡眠時間不足比例高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的夜生活,往往過得比白天還精彩,有些人需熬夜加班,有些人則需交際應酬、跑夜店、唱KTV等,所以,有很人都會被封上「夜貓族」的稱號,但你知道嗎?犧牲這些睡眠時間,不僅會加速身體的老化速度外,日前更有項研究發現,習慣熬夜的人,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肌少症等風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