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安從小就出現過動、衝動、不專心等狀況,被確診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小學時曾短暫接受過動症藥物治療,但媽媽怕孩子對藥物產生依賴,便逕自停藥,未料狀況愈演愈烈,上國中後小安開始翹課、偷竊、結交壞朋友。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精神科醫師蔡佳叡表示,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小學被視為關鍵治療期,若放任不治療,症狀可能像滾雪球般,日趨嚴重。
在台灣,ADHD盛行率為7.5%,一班30位孩童中,就可能有2~3位有ADHD,但高達七成以上未接受治療。蔡佳叡分析,國內就診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是許多家長對治療有疑問,未和醫師討論,自然不敢接受治療。罹患ADHD是因為腦中多巴胺分泌較為不足,進而產生過動、不專心等症狀。大部分可在小學被確診,這時期較不易因課業、交友受挫而產生心理負面影響,且許多行為和態度仍在建立中,為治療關鍵期。
一項研究指出,患有ADHD的小孩,7歲時症狀多以單純的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以及低自尊來表現;若未治療,到11歲時,症狀會演變為混亂行為、學習障礙、以及社交技巧問題;持續到13歲甚至成年後,症狀將複雜化,包括對立反抗、挑戰權威、品行混亂、學習障礙、甚至出現退學、犯罪、成癮等狀況。
蔡佳叡說,家長最常有的三個疑問分別是,ADHD是疾病嗎?為什麼需要用藥?用藥要持續多久?等問題。透過腦部影像證實,ADHD是生理疾病,源自於腦內多巴胺較一般人少。因此,治療ADHD可透過補充多巴胺,以提升專注力、協調力及學習動機,行為治療加上藥物治療,效果更佳,透過培養自我控制習慣,未來可增加停藥可能性。至於用藥時間,可每年做一次評估,若症狀改善可嘗試於寒暑假期間減量或停藥;若孩子對立反抗嚴重時,建議先持續用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097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