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蕁麻疹 中醫調體質對症下藥

治療蕁麻疹 中醫調體質對症下藥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一位29歲的洪小姐,近半年來只要在較熱的環境,就容易全身發作膨疹、發癢,而且褲帶、內衣肩帶、襪子鬆緊帶等皮膚受壓的部分也會出現紅色膨疹,嚴重時會有眼腫、唇腫的情形,頻率約每2到3天發作一次。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王瑜婷表示,這類症狀被稱為「蕁麻疹」,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20%,女性好發率為男性到2~3倍。目前治療蕁麻疹,可透過中醫兼顧症狀控制與體質調理,達到治本之道。
蕁麻疹就是台語俗稱的「起清膜」,發作時皮膚會出現像是蚊子叮咬後膨起的疹塊,且疹塊會逐漸增加相互融合,伴有熱癢感。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是由肥大細胞釋放抗組織胺,造成淺層真皮的血管擴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若發生在真皮深層和皮下組織,就會出現血管性血腫,病人會有唇腫、目腫或手掌腫,嚴重者會出現喉頭水腫,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蕁麻疹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在6周內因藥物、食物、感染等因子引起的過敏反應,為急性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周者,屬於慢性蕁麻疹。約有4成5的慢性蕁麻疹起因於自體免疫問題,但約有7成的病人原因不明。根據台灣研究顯示,約有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病人,大多受長期心理壓力困擾,並有失眠問題。雖然蕁麻疹沒有感染性,但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台灣的盛行率約20%,且女性好發率為男性2到3倍。
治療部分,西藥臨床第一線為抗組織胺,第二線必要時會使用類固醇,但恐有治標不治本的問題。中醫角度認為,蕁麻疹的起因是素體體質有偏差、抗病能力差、氣血虛弱,因此受到外邪侵犯、飲食不當、情緒變動或抑鬱,造成體內陰陽氣血失調,應從調整體質做根本改善。生活中要避免急性蕁麻疹,應忌甲殼類海鮮、醃製品、堅果類等。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2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期間大量增加了人們3C產品使用的時間,眼睛健康的問題變得更迫切,過度用眼不僅造成近視度數增加,更可能導致相關的眼睛疾病如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在東京奧運獲得銀牌好成績的柔道男神楊勇緯,除了在賽場上全力以赴,在公益上也十分盡心盡力,近日受邀擔任臺灣防盲基金會護眼大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台灣天氣時常熱得叫人難受,游泳是最佳的消暑運動。可是目前正值疫情,為防疫需要,日前游泳池都暫停開放使用。活潑好動的小朋友,在這炎熱天氣下,選擇到溪邊游泳,沒想到卻引蟲上身! 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杜雄醫師表示,1位年約10歲小朋友在不能前往游泳池游泳的情況下跑去溪間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連續6天沒有新增本土個案,死亡個案也沒有增加,境外移入則上升7例,當中3名個案符合突破性感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疫情持續穩定,將會考慮河濱慢跑與健行是否能脫下口罩。 ▲10月5日新冠肺炎新增個案與死亡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慶籌備委員會今(5)日宣布,今年雙十國慶大典的國歌領唱,將由防疫、運動、警消等不同領域6位英雄,與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共同領唱,中央流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將代表防疫英雄出場。 下午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特別說,第一次聽到羅一鈞唱歌在3年前,當時還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