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已被瘋狂轉發中...)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已被瘋狂轉發中...)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醫師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醫師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已被瘋狂轉發中...)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醫師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醫師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佈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醫師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已被瘋狂轉發中...)

6.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醫師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盡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佈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醫師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8.私處出汗=濕熱下注、腎陽虛弱

  如果你的私處愛出汗,中醫認為你的體內濕熱下注,腎陽虛弱。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患細菌性炎症的可能性會增大,甚至讓私處氣味變重。

 

  多多注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癌的發生率首度負成長,顯示國健署癌症篩檢政策有其成效;此外,則是六十歲以上年紀,是大腸癌主要發生年齡,並且是在六十七歲達到高峰,由於越是年長者發現罹患大腸癌,往往多是生長在大腸左側,值得年長者多加警愓!六十歲以後罹患大腸癌 比較靠近肛門直腸癌症希望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衛福部已在2014年將「精神分裂症」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根據統計,全球每一百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全台更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未能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是根本沒有接受治療,而造成病情日漸加重,其中更有高達八成五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導致間接的社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三十多歲陳小姐在確診糖尿病後,擔心高血糖可能會傷腎造成終身洗腎,因而嚴格遵從醫囑,規律用藥,血糖下降的很漂亮,回到正常範圍,但體重機的數字卻讓她笑不出來。因為她竟然在短短一兩個月,體重從原55公斤激增至近70公斤,整個人像是吹氣球一般的胖了起來,身材尺寸大了2、3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俗話說「腸道健康,人不老」!想要青春永駐,關鍵在於維持腸道健康,腸道若健康能夠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排除老舊廢物、幫助身體機能順利運作,人自然不容易老,但現代人生活習慣不良,該如何養好腸道健康呢?高壓生活+不良飲食 腸道菌相失衡營養師李依縉指出,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