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汗從哪裏出,病從哪裏來,絕對神奇!

 

汗從哪裏出,病從哪裏來,絕對神奇!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醫師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愛出汗,說明你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從西醫理論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醫師建議】建議你每天用雙手或工具敲打雙腿。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醫師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你體內的血液循環多半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醫師建議】平時不要過度焦慮,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驚嚇過度更傷心脾。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癥狀。

5.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徑過大。如果汗液氣味很大,是因為你的飲食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醫師建議】汗腺過大時,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飲食也要清淡,少鹽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腳心出汗=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
  如果你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時,手心或腳心容易出汗,中醫覺得你多半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而且血虛。
  【醫師建議】每天餐後按摩腹部,先順時針按摩30圈,再逆時針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盡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飲等。

7.背部出汗=陰陽虛弱、極度疲勞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愛出汗說明你的身體陰陽虛弱,已經極度疲勞。
  【醫師建議】保證充足睡眠,飲食要豐富、有營養,以滋陰補陽為主,女人還可以早晚做15分鐘瑜伽冥想。

8.私處出汗=濕熱下註、腎陽虛弱
  如果你的私處愛出汗,中醫認為你的體內濕熱下註,腎陽虛弱。西醫覺得,這種情況下,患細菌性炎癥的可能性會增大,甚至讓私處氣味變重。
  多多註意自己身上出汗的部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
  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 —>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萬病之源就是寒濕體質,請註意!
  1、“虛”的感覺是怎麽樣?
  “虛”的體質是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
  體虛最大的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

  2、“寒”的感覺是怎麽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註意穿衣,晚上睡覺不註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濕"氣的感覺怎麽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特別註意】寒濕氣容易進入我們身體的5個主要通道是: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④腰部的“命門穴”,
  ⑤腳底的“湧泉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癥,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癥等”。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黴,長蘑菇等;我們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4、"凝"的感覺怎麽樣?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身體不舒服;

  5、"淤"的感覺怎麽樣?
  "淤"的時間長易出現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混身不舒服,還疏通過程中痧點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覺怎麽樣?
  "阻塞"時間長了就容易生病,每個人生病不一樣;

  7、"瘤"的感覺怎麽樣?
  長"瘤"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病;

  8、"癌"的感覺怎麽樣?
  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為避免風寒,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最簡單的補血法】——晚上泡腳 保留下 不錯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匯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
  一:晚上泡腳為什麽能補血
  血虛、血淤→手腳冰涼、舌質黯淡、臉上有斑、心臟發緊、憋悶、喘不過氣→晚上泡腳 — 熱水中放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破血、行血、和血、調血),活血化淤;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
  二:泡腳的竅門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
夏天泡腳,祛濕除熱;
  秋天泡腳,清腸潤肺;
  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水中放鹽→便秘→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水中放醋→腳臭→祛除腳臭、防治腳氣、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水中放生姜、陳皮、薄荷→脾胃虛→暖脾胃,祛濕邪。
  水中放花椒→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白芍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水中放幹姜→風濕骨痛、怕冷怕涼→幹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糖尿病(陰虛所致)→花椒祛濕;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揮藥力。

  泡腳四忌諱: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後。
  二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泡腳禁忌】經期或妊娠期婦女;有出血癥狀的病人不可泡腳。

  【泡腳時】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腎寒;
  上身發熱,下半身不出汗→氣虛。
  膀胱經拔火罐,刮痧,推拿都可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請問醫師,我角膜炎復發和生理期有關係嗎?」今年27歲的吳小姐,上班時常用電腦,曾因角膜炎反覆發作,而在不同院所就醫治療,但每隔一段時間後就會再復發。停戴半年隱形眼鏡的吳小姐無奈的說,角膜炎常在生理期來的時候復發。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吳仁斌表示,角膜就像透明鏡片,位於黑眼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北捷運日前發生隨機砍人事件,造成4死23人受傷,不少民眾不敢再搭捷運,光是昨天北捷乘客就銳減9萬人;醫師表示,其實「沒遇到」的機率遠高於「遇到」類似狀況,搭乘別的交通工具也可能發生各式意外,不須為了一個「萬一」,就擔心得不敢搭捷運,建議準備好突發狀況的應對策略才是上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出「護理e化行動工作車」,護理人員可利用工作車上的資訊系統,透過無線網路連結,可立即掌握病患最新訊息,不用再奔波於病房與護理站間,不僅大幅降低工作負擔,更能提升病人的醫療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自103年3月開始,率先於中興院區及和平婦幼院區啟用「護理e...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人吃,兩人補」的傳統觀念,讓台灣孕婦普遍過重。據統計,國內婦女懷孕期間,平均會增加15至20 公斤,遠高於其他國家;減肥專家建議,產後婦女不想將肥肉「活存」變「定存」,最好把握產後6個月內的黃金瘦身期。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長蕭敦仁指出,研究顯示,一般孕婦在懷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