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水腫成因上百種 對症下藥才能治癒

水腫成因上百種 對症下藥才能治癒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人常受水腫所苦,特別是女性朋友更是容易有水腫體質!不少人都會有早晨起床時眼下浮腫、下午時雙腿腫脹的困擾,醫師提醒,容易水腫的人極有可能是因疾病所引起的,也就是所謂的病理性水腫。

水腫(Edema),又稱「浮腫」,是指人體皮下空腔因體液異常堆積所產生的腫大症狀。和肥胖不同的是,水腫時,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會有明顯的凹陷。台中醫院腎臟科黃嘉宏醫師表示,水腫是一個常見的病理過程,是一種症狀,因此治療時,得找出成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

尿液有泡泡? 恐是「腎」惹禍

很多人常會認為水腫是「腎臟」出問題!其實,如果是腎病症候群蛋白尿引起水腫,尿液會有泡泡存在,且通常會持續幾分鐘都有泡沫。黃嘉宏醫師解釋,這是因為大量蛋白質從尿液排泄出去後,血液中蛋白質太低所致。

另外,嚴重的腎功能衰竭,也會導致水分和鹽分沒辦法有效排出,進而引起水腫,但此時患者通常會伴隨尿液量減少及相關尿毒症狀。

「肝」臟病史者 易有水腫+腹水

若是肝硬化,常可能是血清白蛋白製造不足,血液中蛋白質太低所引起。而若是肝硬化造成的下肢水腫,常會合併腹水(肚子大大的)、黃疸、腸胃道出血等症狀,但患者通常會有肝臟病史(B肝、C肝或酒精性肝炎)。

「心」因性水腫 

嚴重的心臟衰竭也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排泄器官如腎臟的血流量不足,造成水分和鹽分沒辦法有效排出而引起水腫,不過,心因性水腫常常表現在肺部積水以致呼吸困難。

功能性水腫 抬腿便可改善

至於長途飛行後下肢腫脹,則是屬於功能性水腫,是因久坐不動,靜脈回流變差,導致水份屯積所造成的,通常和系統性器官較沒有關係。如果是功能性引起的雙腳水腫,只要將腿抬高,讓靜脈回流順暢,便可有效緩解症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0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在台灣從滯銷貨,因本土疫情轉變成搶手貨,明(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配發地方15萬劑,首先提供醫事、防疫、警消等高風險族群,原先開放後續列公費與自費族群可能要再等等;另外,縣市政府提出自購疫苗,中國大陸表達「提供」我方疫苗,指揮中心強調,疫苗重點在安全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雙北地區新冠疫情未見降溫,今(26)日新確診239例,校正回歸323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北患南送」與「2人1室」,希望能紓解雙北醫院醫療負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則上已在醫院治療患者「南送」不多,多是在中南部集中檢疫所確診者,就近轉送鄰近醫院,目前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1名新冠死亡個案,分別為9男2女,年齡介於50至70多歲,創下單日死亡病例最多紀錄。同時根據指揮中心資訊,案4273在4月下旬入院,疑似院感染死亡;案5869在5月25日經發現倒臥公寓,送醫宣告死亡,今日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確診數上升633例!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02例本土個案,與校正回歸331例,同時也有境外移入2例,增加本土個案中,台北市308例與新北市254例全國最多,外島連江縣也淪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未戴口罩,與娛樂場所非法營業,開始嚴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