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氣溫低1℃ 心肌梗塞機會增加2%!

氣溫低1℃ 心肌梗塞機會增加2%!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亭蓉報導)

時序進入春季,天氣多變化!氣候變化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但溫差所引發的健康危機更值得重視。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氣溫每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以溫度降低後的前14天危險性最高。

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

國民健康署提醒,春季氣溫變化大,保暖冬衣先別急著收,尤其要注意日夜溫差大,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三高控制及春季氣候濕冷,適時增減衣服,特別在冷氣團來襲的時候要增加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外出運動注意氣溫變化 適當調整衣物

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都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外出時也要特別注意保暖,除了穿著保暖衣物外,四肢保暖(如戴穿手套及襪子等)及頭頸部保暖(戴帽子和圍巾等)更要注意。

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另外,國健署提醒民眾,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狀是突發嚴重胸痛,但也有部分病人是無痛性的心肌缺氧,常常因無痛性而輕忽了其他表徵,進而延遲就醫時間,因此若有冒冷汗、噁心、嘔吐、眩暈、明顯的焦慮不安、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牢記危險警訊 爭取黃金搶救期

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4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5,907人,平均每天就有98.4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台大醫院王宗道醫師表示,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

更年期女性非典型症狀不易分辨

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民眾不易分辨,如有上述症狀時,也應該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吃營養補充品的習慣嗎?在挑選任何營養保健品時,別忘了可得認明產品是否有「SNQ國家品質標章」,才能吃得更安心,這次「SNQ國家品質標章」也公布今年第一批通過評選的34項保健食品名單,其中有半數是液態和凍狀的劑型,至於在功效成分上,則以葉黃素、酵素和雞精、魚精中的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育成/台南報導】現代醫學近年來已有許多進步與發展,但面對慢性病、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退化性疾病,目前只能著重於長期控制病情。家佑診所院長侯泰宇醫師認為,現代醫學多半專精於細胞研究,其實「細胞環境」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才是重要的環節,因此近10多年來他致力於發展細胞間質療法,希望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時間太短了!」一位太太抱怨五十多歲的先生,原本性生活有十多分鐘,沒想到先生中年後竟然「快轉」剩不到一分鐘,一度懷疑先生是不是對自己失去興趣?夫妻為此爭吵不休,信任度亮起紅燈。為了改善性事,太太勇敢地拉著先生一起前往泌尿科診所求診,收治個案的杜章安院長表示,經過數次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育成/台北報導】曾有患者自述,某天突然出現耳鳴問題,且持續好一陣子,到耳鼻喉科檢查卻都正常,後來經過仔細問診,才發現可能是糖尿病引發的耳鳴現象。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糖尿病患平時如果沒有妥善控制血糖,就可能引發耳鳴,或是讓耳鳴症狀更加惡化。 糖尿病初期通常身體不會有明顯症狀,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