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日1分鐘肌肉伸展 輕鬆緩解下背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許多民眾都有下背痛的困擾,平時不打緊,一旦痛起來可真是要人命!醫師指出,其實只要透過六招基本伸展治療,就可以減輕下背疼痛的困擾。今年45歲的陳太太,為了要準備出國旅行的行李,打算拿出放在櫃子上方的行李箱,沒想到才踮著腳一抬手,右下腰就有如電擊般,立即僵在那裏,最後只能取消出國行程,經醫師檢查是腰部肌肉勞損,所幸經肌肉伸展治療後,症狀已獲改善。

榮新診所疼痛控制科主任胡新實醫師表示,下背痛又稱「腰痛」,大約有超過80%的人都有過類似經驗。只是有些人可能只感覺到些許疼痛,休息幾天就沒事了;有些人卻可能隨時隨地都不舒服,不論是站著、坐著、躺著都會痛,甚至會造成行動不便而影響生活。

胡新實醫師指出,嚴格來說,下背痛其實只是一種症狀,引起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大致上可分成三大類,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因「脊柱四週的軟組織病變〈主要是支配各種動作的肌肉〉所引起的下背痛」,佔所有直接原因的8成以上;而因「脊柱病變引起的下背痛」則約莫佔了10%,包括椎間盤突出症、脊椎退化性關節炎〈俗稱「骨刺」〉、僵直性脊椎炎等;另外還有像是脊柱、脊隨腫瘤、月經異常、懷孕、腹腔內血管疾病和情緒問題等,也都會造成下背疼痛。

不過,雖然大部分慢性下背痛都是由肌肉問題引起的,少部分才是神經性問題,但若不積極治療,可能就會造成骨架變化,形成骨刺壓迫神經,甚至會合併神經病變的問題。

胡新實醫師說明,下背痛大多是不良姿勢維持太久或使力不當所造成,導致支撐腰背部份的肌肉被過度使用而造成「肌肉疲勞」,並使這些肌肉的筋膜縮短,同時產生「激痛點」,若持續使用這些肌肉,就會因刺激到這些「激痛點」而感到疼痛。常見的下背痛族群有開車族、內勤久坐人員、還有喜歡長時間賴在沙發上看電視或睡覺的人。

如何治療或改善下背疼痛?胡新實醫師說,治療下背痛有許多方法,想要治癒且無副作用的話,肌肉伸展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前彎、後仰、左右側彎以及左右轉的方式進行肌肉伸展,每個動作持續一分鐘,每天3次。一般來說,若是因肌肉問題所引起的下背痛,只要經過每日肌肉伸展後,都能獲得改善,像是案例中的陳太太,就因此改善下背疼痛的問題。

胡新實醫師提醒,慢性下背痛經治療後若能痊癒,就需特別注意平時的姿勢。不當的姿勢或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都會造成肌肉疲乏,再度引起疼痛,因此保持身體的活動是避免慢性下背痛的不二法門。胡醫師也建議民眾,倘若下背痛持續一段時間仍沒好轉,就應趕緊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9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陽光基金會為鼓勵顏損及燒傷學子克服逆境努力向學、勇敢追夢,設立「陽光獎助學金」,得以鼓勵、肯定燒傷顏損學子在學業及才藝上的優秀成果,至今提供服務逾2萬人次受獎;今年度並首屆增設「金楷模」獎項,自全台選拔十名學子肯定其不因受傷、疾病等逆境,以正向態度面對生命考驗,展現自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日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發現,門診不只一位糖尿病患者在返診追蹤時,發現原本控制得當的血糖增加許多,在仔細詢問下才得知,因為釋迦正對時,患者誤信了坊間流傳「吃釋迦能降血糖」,甚至能治療糖尿病的傳言,因此這幾位糖友們不約而同地都吃掉完整一顆釋迦,才導致血糖失控。釋迦營養價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風找到提早預防的關鍵了!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在超過十年的努力下,發現NOTCH3基因上的R544C突變是台灣人特有的腦中風基因突變,且約百分之一的民眾皆有此基因突變,因此透過基因檢測NOTCH3 R544C突變,就能在還沒有發生中風時找到是否帶有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1名85歲的爺爺因為發燒、在家暈倒,被家人送醫急診,用抗生素、強心劑急救後送進加護病房觀察,並發現爺爺有尿失禁現象,尿液從膀胱不斷滲出,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爺爺的攝護腺已有150公克,是正常的5倍大,因尿道堵塞導致膀胱內積存近2,000c.c.尿液,用尿管將尿液導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