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年千人遭毒蛇吻 打抗蛇毒血清可保命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清明節將至,許多民眾已開始掃墓活動,疾管局提醒,台灣每年3-4月是蛇開始活動的時期,直到8月到達顛峰,據統計,台灣每年被毒蛇咬傷人數約1千多人,出去野外若不幸被毒蛇咬傷,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的關鍵!

台灣氣候溫暖多濕,適合蛇類繁殖,目前台灣有23種毒蛇,較常見的有6種,包括屬出血性的赤尾鮐、龜殼花、百步蛇;屬於神經性的雨傘節、飯匙倩(眼鏡蛇);以及兼有出血與神經混和性的鎖鏈蛇,而最常咬傷人的蛇為赤尾鮐、龜殼花及飯匙倩。

國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毛俊傑提醒,民眾在出入山區、野外,或溪流、溼地等蛇類較長出沒的地方時,務必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也避免將手貿然伸入無法預知的石縫、洞穴間,以防毒蛇咬傷。

在草地茂盛的野外,可先以棍棒擾動草地,蛇類通常受到驚嚇就會走避,也因為牠移動所發出的摩擦聲,更能觀察到蛇的行蹤;若直接看到蛇,不需害怕或攻擊對方,直接從他旁邊繞過即可,通常蛇類受到持續的刺激或攻擊,才會把人咬傷。

疾管局防疫醫師劉宇倫表示,若不慎被毒蛇咬傷,先儘可能辨別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並在離傷口5-10公分近心臟處,使用彈性繃帶或隨身衣物包紮患肢(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傷口需低於心臟,以免毒素循環至心臟。另外,先脫掉戒指、手鐲、手錶等物品,不要用嘴巴吸出毒液,也不要冰敷,以免造成血管收縮或壞死;可以雙氧水處理傷口後,儘速送至醫院。

被咬傷後及時注射正確的抗蛇毒血清,是保住性命的關鍵!疾管局血清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表示,目前國內飼養144條毒蛇,每年可供應5千劑抗蛇毒血清,將死亡率降至1%以下。不幸遭蛇吻的民眾可至醫療院所接受注射,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65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46歲女性主管,由於工作壓力大,情緒長期不佳,而且時常頭痛、失眠,當另一伴想要求歡,也經常陰道潤滑不足導致疼痛,開始排斥性生活;就醫才發現,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副交感神經功能受影響,讓性愛不協調,經治療平衡自律神經,性生活逐漸恢復,其他症狀也都逐漸緩解。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新北報導】國小1年級男童,3歲時雖然反覆氣喘卻沒有規律使用藥物控制,這幾年來只要感冒發燒就會出現咳嗽、喘鳴甚至呼吸急促的情形,時常需要至急診報到。今年秋天時又因喘鳴和呼吸急促到醫院急診就醫,在醫師藥物控制下,急性症才獲得舒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台中報導】台中1位70歲李伯伯,預計年底赴美探視兒孫,但上月初才因深層靜脈栓塞掛急診,術後雖無大礙,家人仍擔心他出國期間發生意外,帶著李伯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經評估心血管狀況及慢性病控制後,判斷恢復良好,才讓家人放下心中大石,李伯伯也能玩得盡興無負擔。   亞洲大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發展遲緩的幼童常會因為生理上問題,在動作、認知、社會適應、心理、情緒發展等方面的成熟速度較遲緩,除了家長應早期發現,積極安排孩子做專業的療育課程之外,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增加孩子的各種感官刺激以及生活經驗,協助孩子自我探索。為此,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早期療育中心於16日,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