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死亡也需要準備? 安寧理念強調「善終」

死亡也需要準備? 安寧理念強調「善終」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許多民眾對於安寧病房都有錯誤認知,認為那裡死氣沉沉、可怕、都是消極等待死亡的一群人。護理師戴筱翎在安寧病房服務4年多,她看過許多臨床上面對死亡的處理,認為安寧病房的服務理念「善終」,是最符合大自然定律的法則,在醫學上也較人性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療護科護理師戴筱翎表示,安寧病患分成知情(病情)與不知情兩種,就知情者來說又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者會珍惜有限的每一天開心過活,消極者則會呈現呆木、不與人交談、焦慮甚至失眠等狀況,當病患情緒不穩時,安寧團隊除了有醫護人員照護外,還配有社工、心理師、宗教師來一同輔導病患,照顧心理層面的問題。護理師及社工也會不定時舉辦活動,和病患同樂。
戴筱翎回憶,「記得當時有一位80歲奶奶罹患乳癌,因為年紀大不做積極的治療,採用控制症狀的方式,前後進出5年多,已建立好的醫病關係,到後期病患很焦慮、恐懼、失眠,我們會陪她聊天,由於她兒子生性木訥,兩人有代溝,我們也會介入協調,最後病患走的安詳,兒子也沒有遺憾」。這是善終的基本案例,安寧醫護人員需受過專業訓練,秉持著四道人生的宗旨,「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以這些理念,協助病患得到善終。
戴筱翎進一步說明,安寧病房的病患,需被兩位以上專科醫師(一般都是主治醫師加上安寧科醫師)評估為不可逆的末期疾病才符合轉入資格,所謂末期定義不在於時日不多,而是病患的疾病無法做積極治療,亦或是年紀大不堪負荷副作用,所以選擇不做。依照個人病情發展不同,還是會幫病患做基本治療(如止痛、止喘等),讓疾病自然發展。安寧是讓病患回歸自然的生老病死常態,醫護人員能做的只是幫助病患減輕痛苦。戴筱翎也盼望外界能多了解安寧的理念,面對死亡是需要準備的,並感觸的說,記得愛要及時、活在當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5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美國、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當夫妻緊握對方的手,不只呼吸、心跳會同步,疼痛也會減輕、甚至消失。研究認為,女人生產時,先生若在旁邊緊握產婦的手,有助減輕生產劇痛。夫妻、情侶感情越密合 牽手、握手的止痛效果越強研究首席作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實驗室博士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智者易錯誤判斷 恐誤入詐騙陷阱失智症患者因疾病造成腦部受損,容易出現錯誤判斷,不小心恐誤入詐騙陷阱;台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監事也是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指出,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全台已超過26萬失智人口,未來平均一天就增加36人,失智症患者恐失去金錢觀念或是記憶障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八仙塵爆2年過去,新北立聯醫燒燙燒復健中心舉辦傷友回娘家活動,邀請50位八仙塵爆傷友及家屬熱情參與,設計多項肢體復健的遊戲關卡,讓傷友彼此互相激勵,並展現積極的復健成果。102位塵爆傷友持續復健根據新北市政府資料顯示,目前需要持續復健的八仙塵爆傷者,從原先的440人減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畢業季、面試潮 醫美幫「職場新鮮人」打頭陣六七月過了畢業季,意味著許多社會新鮮人即將投入職場,然而找工作除了精采的履歷與面試時的臨場表現外,許多人也開始在意自己的外表,是否能夠為自己能給面試的主管們留下一個好印象,甚至獲得較大的自信心。醫美新趨勢「先醫病、再醫美」俗話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