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篇發表於〈英國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音樂治療有助改善憂鬱症狀,至少能維持短期的效果。研究者以79位18-50歲被診斷有憂鬱症者為對象,隨機分配至常規治療組及常規治療合併音樂治療組,研究進行三個月。結果發現,接受合併治療的受試者在憂鬱緩解、焦慮症狀緩解以及一般功能改善分數上皆高於常規治療組,且其參與治療的出席率較高。研究者認為,憂鬱症治療除了常見的藥物和心理諮商外,音樂治療合併常規治療有助緩解憂鬱症狀,亦為治療憂鬱症的另一項選擇。
搭配不同歌單 流行音樂亦可調節情緒
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學生輔導中心助理教授韓德彥表示,一般民眾除了聽古典音樂,其實藉由流行音樂亦可達到紓解情緒的效果,他建議民眾平日多收藏自己喜歡的歌曲、不斷學習新曲拓展歌單,在不同生活情境下即可選擇合適的歌曲來抒發情緒。他表示,通常正向歌詞與優美旋律可以讓人心情變好,例如庾澄慶的「快樂頌」可帶出輕鬆歡樂的心情;周華健的「朋友」則讓人更珍惜友情的可貴;江蕙的「家後」流露出白頭到老的溫暖;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引發激勵振奮的狀態。但其實也可以透過憂傷小調,與聽者產生共鳴的歌曲也能紓解內心深處的傷痛,例如蕭煌奇的「你是我的眼」帶領無望者看到不同的生命面貌;林良樂的「溫柔的慈悲」唱出了憂鬱者無止境的哀傷;蔡淳佳的「陪我看日出」娓娓道出內心恆久的思念;阿吉仔「命運的吉他」則喊出深沉的哀痛與無奈。
音樂還能轉移注意力 增進互信與情感連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歡慶的場合如果配上沉重的音樂,被慶祝的事情可能會變得索然無味;快餐店會放些快節奏的音樂讓翻桌率增加、唱軍歌壯膽或鼓舞士氣…都是音樂和情緒之間的關聯。聆聽和唱歌都會增加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A並產生催產素,這就是音樂在人體的作用,因為催產素有廣泛的影響力,包括增進人際互信、母子間的依附行為及許多情感的連結,而且反覆聽音樂也是轉移注意力的一種好方法。如果個性害羞,不好意思在大眾面前唱歌,可以找個私人空間像是家中、洗澡時、騎腳踏車時…等。所以心情不好時來聽音樂、哼歌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2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