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手臂換膝關節 阿嬤隔天行動自如

機器手臂換膝關節 阿嬤隔天行動自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濕冷的天氣,對膝關節退化患者是最大的折磨!台北中山醫院骨科吳濬哲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生率高達八成,女性高於男性,主要的症狀是疼痛、僵硬、腫大和變形,到了濕冷的冬天,更加重患者膝關節疼痛感、影響行動,最近求診患者激增三成。
75歲的李奶奶二十年來飽受膝蓋疼痛之苦,家人曾帶她去打玻尿酸,但狀況時好時壞。有次參加喜宴後,整個人根本站不起來,最後經醫師評估後,右膝接受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因傷口疼痛,術後整整一個月只能躺在床上由家人照料,三個月後才能在旁人攙扶下行走,加上膝蓋彎曲的程度仍然受限,讓李奶奶相當無奈。
吳濬哲醫師說明,年紀大的膝關節患者主要是內側關節磨損,僅有三分之一是全部損壞,對於初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如使用玻尿酸或血小板注射治療後,仍無明顯好轉,會建議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破壞的面積大,會將原本好的膝蓋部位一併切除,患者需要較長的修復及復健時間,造成許多限制與不便。
吳濬哲醫師採用新型“機器人手臂”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3D動態規劃及術中機器人手臂、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針對部分磨損、壞損的關節做磨除,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拉扯和破壞,目前累積的手術成功案例達75例。
李奶奶在家人建議下,決定左膝採用新型的“機器人手臂”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當天下午,李奶奶即可使用輔助工具下床行走,並在手術隔天辦理出院回家,既不用家人整天照顧外,膝蓋活動也更靈活,還可以自己爬樓梯,讓她和家人都對手術的結果非常滿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2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鈉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電解質,幫助我們處理大大小小的事,例如:維持水分平衡及電解質平衡、幫助營養吸收、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神經與肌肉功能正常運作。 但是注意囉!鈉並不是越多越好!成年人每日鈉建議攝取限量為2400毫克(相當於6克的鹽),若是平常習慣重口味飲食者,攝取過多的鈉,容易造成水腫、血壓升高、提...

閱讀詳情 »

你也在減醣嗎?減醣飲食是透過增加蛋白質攝取、選擇優質油脂的方式,將每日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控制在5-45%,相較均衡飲食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50-55%來說,減少了不少醣類攝取量,也剛好降低了我們吃精製澱粉、精緻糖的機會。有研究指出,搭配好的食物選擇,減糖飲食可以促進身體對血糖的利用,提升胰島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端午連假全臺大多地區為多雲到晴,高溫炎熱,適逢連假的出遊潮,國民健康署提醒,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即使開車臨停片刻,絕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因為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出現脫水、暈厥、中暑等熱傷害症狀,嚴重者甚至死亡。避免幼童熱傷害 牢記3招免憾事發生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早上太忙、出門前忘了擦藥」、「中午跟同事聚餐,又忘了吃藥」,中醫師面對皮膚病患回診時層出不窮的理由,以及病人未好好配合醫囑,卻又質疑為什麼這麼久還治不好的聲音時,往往覺得很無奈。 至於什麼樣的病人是醫師眼中的NG病人呢?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不久前1位媽媽帶著近20歲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