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模架可吸收 打通血管「心」觀念

模架可吸收 打通血管「心」觀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據統計,101年南部及東部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較於北部的其他縣市來的高;奇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顧博明表示,由於城鄉的醫療資源差距,會影響特殊疾病的照護品質,尤其是心導管治療。很多老人家對於胸悶或胸痛不以為意,沒有即時就醫,但實際上卻是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血管出了問題,沒有積極治療,進而延誤黃金治療期,嚴重者甚至會有猝死的危險。

冠狀動脈心臟病就是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阻塞了血管,治療方式依病情可以區分為藥物、心導管手術、外科血管繞道手術(搭橋手術)多種選擇,顧博明醫師說,無論開刀或心導管治療,都需服用抗血栓藥物或是抗心絞痛藥物改善冠狀動脈血流;但如果只單靠藥物治療,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目前國內外都有醫學研究,證實只靠藥物治療而不把血管疏通,死亡率相對來說比較高。

顧博明醫師表示,心導管手術過去普遍採用金屬支架撐開血管,植入金屬支架後,血管內皮細胞會因而增生,有20%的患者在半年後,內皮細胞會越長越厚,造成血管?腔狹窄而再阻塞,後來塗藥金屬支架的出現,是在金屬支架外層塗上一層藥物,可以抑制血管內皮增生,心導管手術後的再狹窄率也降到2%以下。

近年來,心導管治療方式提出血管內模架可被人體完全吸收的概念,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由高分子聚合物組成,植入體內兩至三年左右,會逐漸被身體吸收,自行分解成二氧化碳跟水,讓血管恢復自然功能與彈性,就如同蓋房子時的鷹架,等房子蓋好了,鷹架便可以拆除;顧博明醫師說,採用此種治療,死亡率及再狹窄率與塗藥金屬支架差異不大,但因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會逐漸被身體吸收架,患者血管彈性會比較好,減少血管內之異物也比較不會造成日後的隱憂。

曾有一名從上海來台進行心導管手術的患者,雖已在中國進行兩次心導管手術,仍無法將已完全阻塞的血管打通,經友人介紹來台尋求顧博明醫師幫助;在打通血管後植入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天出院回上海,且七個月後血管沒有發生再阻塞。

顧博明醫師提醒,有三高、抽菸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民眾,更要注意有無胸悶現象;平時應適度的運動,還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或心電圖檢查,早期發現血管阻塞,及時治療,才能避免狹心症及猝死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17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5歲的陳小妹妹(泰國名:LAKSIKA PHUENGDEE)為泰北孤軍後裔,她天生只有單一心室,雖然曾在六個月大時接受第一階段手術,但去年10月,北榮義診團到泰國時,發現陳小妹妹喘、發紺,且發育遲緩,需再次手術。經國際醫療中心及社工室的協助,陳小妹妹在今年2月11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又有境外移入麻疹個案!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5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個案,為一名印尼籍9個月大男嬰,該署已掌握91名接觸者,包括同班機旅客、共同居住者、就醫時接觸的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目前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4月3日。疾管署指出,該名麻疹確定個案,3月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天氣漸漸回暖,許多人穿上輕薄的衣服後竟驚覺衣服變小了,立刻展開減肥計畫,肉不吃了,飯也不吃了,只吃蔬菜水果;不過,中醫師提醒,減重前最好是先確認自己的體質,看看是屬虛證還是實證,對症下藥才能瘦得健康有元氣。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哲銘醫師指出,肥胖的成因有很多種,有人是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去年國人境外移入法定傳染病個案,逾6成病例來自東南亞地區,疾病種類以登革熱最多,其次為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該署提醒民眾,如旅遊需求,應於提早至少2星期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行程相關健康風險及預防方式,以保旅途健康。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去年國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