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抗憂鬱藥物 任意停藥小心復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小心!擅自停用抗憂鬱藥物,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日前就有一名林小姐因常莫名哭泣、睡不著、吃不下、無心工作而就醫,在服用抗憂鬱藥物二週後,覺得症狀已獲改善,便自行停藥,沒想到過了兩個星期,所有症狀又再度出現。醫師提醒,服用抗憂鬱藥物後,需由醫師視病人狀況決定停藥時機及方式,以免憂鬱症復發、甚至使憂鬱症慢性化。

大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徐鴻傑表示,現今社會壓力大,憂鬱症十分普遍,若只是輕度憂鬱症,可以藉由心理治療、運動、飲食等方式改善,不一定要用藥;但若已是重度憂鬱症,通常就會建議先用藥,以免腦部受到疾病影響,造成無法復原的傷害。

徐鴻傑強調,大部份病人在用藥治療改善之後,便可依照醫師指示逐步減藥,並不會有成癮的危險。但需留意服藥時間需有足夠療程,達到有效治療劑量,否則就會有復發風險。

另外,有些民眾擔心藥物傷肝、傷腎,常在自覺病情改善後就自行停藥,雖然剛停藥時沒事,但過了二、三周至一個月後,就有可能再度復發;部分患者甚至會在停藥二、三天時出現戒斷症狀,如噁心、頭暈、煩躁、失眠等。

徐鴻傑因此提醒,要成功減藥甚至停藥,除了遵照醫師指示用藥之外,有些藥物減藥速度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戒斷症狀,為了避免「呷緊弄破碗」,不要操之過急。服用抗憂鬱藥物時,若要合併服用其他藥物,也應多加留意藥物交互作用,避免影響療效。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53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日漸趨緩,但仍持續重創國際,為向國際分享台灣防疫經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錄製一支15國文字、3國配音的防疫影片,可望透過YouTube向國際分享台灣防疫的軟實力。3種譯音防疫宣導影片 實踐「臺灣能幫忙」行動防疫宣導影片是在今年3月初,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白內障不是銀髮族的疾病!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手機螢幕,導致白內障的罹病年齡下降。食藥署說明,白內障的主要成因是眼球水晶體因紫外線、藍光及老化等因素,而出現混濁、變白;進而引起視線模糊、顏色對比差(色調改變)、眼前出現黑點等不適症狀,嚴重時還可能會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陳小姐是一位職業婦女, 由外院確診直腸癌後轉入臺中榮民總醫院,在決定接受達文西手術時,更加入中榮術後加速康復(ERAS) 整合照護流程,讓她從術前就開始進行營養評估、體能優化與藥物整合,術後身上除了微創的傷口外沒有多餘的管路,減少術後的不適感且大幅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張阿姨因心臟衰竭送醫,住院過程中伴隨有心搏過慢的合併症,經評估傳統右心室起搏可能會使心臟衰竭惡化,故決定透過較符合生理的「左束支起搏」治療,改善心搏緩慢的問題,同時避免日後左心室不同步的問題,以及未來心臟衰竭惡化的風險。心跳過緩 易出現頭暈、疲倦、無力亞洲大學附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