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智慧型腹膜水療 腎病治療新趨勢

智慧型腹膜水療 腎病治療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39歲蔡小姐因高血壓與疑似慢性腎炎而接受血液透析,後來不斷出現高血壓與頭痛症狀。經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林軒名主任診治與密集討論,在開始血液透析半年後,轉換成腹膜透析治療,不僅工作與生活時間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減輕不適症狀,生活品質也大幅提高。

傳統血液透析耗時

林軒名醫師表示,當我們腎臟功能下降,腎絲球過濾率不到5~10ml/min出現尿毒症狀時,目前有三種代替腎臟來排除毒素的方式,包含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以及換腎。而一般常聽到的「洗腎」,其實大部分指的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將身體血液經過透析導管或瘻管引流出來,經過透析機與人工腎臟,利用透析液把血液中的毒素吸附出來。這個方法聽起來直接有效,也可以將毒素或水分快速的清除。然而卻需要大量時間來透析,也需要定期進行血管穿刺,因此有許多人視透析為畏途。

在家就可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是利用自身腹膜取代腎臟清除毒素。將透析導管置入腹腔,每天自行在家中利用導管更換透析藥水或使用居家自動透析機器,晚上就寢時自動交換藥水。跟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長期的存活率是相當的。而且開始透析的前兩年,腹膜透析可以保存病人的殘存尿液(殘留腎功能),相對之下病患預後較佳。

確實清潔 腹膜感染比例低

聽到腹膜透析,最擔心的是感染的問題。目前臺灣腹膜透析感染腹膜炎的比率,約5年才會一次感染。林軒名醫師指出,經驗上來說,感染情況都集中在少數病患。大部分的病人進行腹膜透析的過程中並無感染。就算是得到腹膜炎,也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其實只要病人做好確實的清潔與衛生,腹膜感染的比例就會降低。

舊治療新觀念「智慧型腹膜水療」

林軒名醫師給「腹膜透析」這個治療,下了一個新的名字:「智慧型腹膜水療」。林軒名醫師表示,傳統上將腎臟替代療法的兩個選擇,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擺在一起讓病人換做選擇。然而許多資料顯示,這兩個治療其實不是互相衝突的選擇,林軒名醫師建議應該把這兩種治療放在不同的定位。

腹膜透析有諸多生活便利的優點,卻也有透析最高效率不如血液透析的缺點。因此一般而言5-10年後,病患或許需要轉換成血液透析。因此林軒名醫師會跟病患討論,把腹膜透析當作較輕的治療模式,血液透析(洗腎)當作較重的治療模式。也由於上述所提腹膜透析的彈性運用與優點,加上腹膜透析使用藥水來吸附毒素,跟一般血液透析不同,完全不需要「見血」。這不就是「水療」嗎? 林軒名主任給這個治療,一個新的名詞「智慧型腹膜水療」。希望可以讓民眾不要因為聽到「透析」或者「洗腎」有個刻板印象,導致不願意進一步瞭解後續的治療選擇。

切勿諱疾忌醫 擁抱腎利人生

腎衰竭固然是嚴重且讓人心驚的疾病,然而在臺灣現行領先全球的腎臟醫療技術下,不論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甚至腎臟移植,病患多半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因此,林軒名醫師建議病人切莫諱疾忌醫,應該儘速就醫與醫師充分討論,其實腎臟病人也可以擁有美麗的腎利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到梅雨季或秋冬濕冷季節時,骨頭或是關節總是會感到痠痛不舒服嗎? 安南醫院骨科許惟傑醫師建議,天氣好時開開窗或使用除濕機,也可點有除濕效果的蠟燭,盡量保持室內乾燥,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病患配合用藥,並維持良好作息,適當運動。保持室內乾燥 舒緩關節不適許惟傑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衛福部食藥署公布,胃幽門桿菌藥物「艾適美腸溶錠40毫克」,因藥廠在安定性實驗時發現,藥物會從正常的粉紅色或紅色,轉變成黃色,研判因製程未均質化導致,恐怕影響藥物效果,主動通報食藥署,同時展開下架回收。 據食藥署資訊,回收到藥品「艾適美腸溶錠40毫克」,由台裕化學製藥廠...

閱讀詳情 »

最近好食課營養師與雞肉供應商的朋友聊天,才發現還是有消費者對於肉品有著許多迷思,像是生長激素、抗生素等問題,這次好食課整理了常見的5個肉品迷思,一次破解給大家知道! 雞肉有打生長激素? 2015年的市場調查也指出,消費者最擔心的肉品安全議題中,第一名是使用生長賀爾蒙!消費者的想法是,台灣到處都是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