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餐太晚吃 肥胖、糖尿病找上門

晚餐太晚吃 肥胖 糖尿病找上門

該吃什麼好、先吃蔬菜這種一餐中的順序很重要,但「何時」吃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在最近的研究中,生物時鐘基因(clock genes)和進食節奏的「時間營養學」受到了關注。舉例來說,每天都吃早餐的孩子成績比較好,並不只是因為早餐補充了大腦的能量。吃了早餐,腦內控制體內節奏的中樞神經會被刺激。因為這個刺激,體內的「生物時鐘基因」節奏獲得調整,提升了唸書的效率。

 晚餐太晚吃 肥胖 糖尿病找上門

生物時鐘基因是存在於人體全身六十兆個細胞中的基因。它在我們體內就像時鐘一樣二十四小時運作,負責體溫或荷爾蒙等的作用。這個生物時鐘基因的節奏一旦變混亂,運動能力或能量的代謝就會下降,使我們變得容易發胖。

而且,生物時鐘基因裡有個BMAL-1,它具有讓細胞囤積脂肪的作用。這個作用一般在下午兩點左右最弱,過了這個時間就會慢慢變強,在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的時候最為強烈。我們常會聽到「為了預防發胖,不要太晚吃東西」這樣的告誡,就是因為BMAL-1 在晚上的作用比較強烈,若是在晚上吃東西的話,就會促進脂肪的囤積。

通常,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花三到四個小時,為了在深夜一點前結束消化吸收,最好在晚上九點前吃完晚餐。我有個好方法可以推薦給各位,就是「分食」。因為工作必須晚歸的時候,下午可以先攝取一些輕食,像是果菜汁+飯糰、沙拉+三明治等。下班後只吃蔬菜或蛋白質的主菜,避免在晚上九點後攝取容易變成中性脂肪的碳水化合物。

另外,太晚吃晚餐的話,胰島素的分泌量也會增加。假如持續讓胰島素分泌過多,最後就會變得量不足,作用變差而造成糖尿病。為了好好珍惜胰島素,盡可能不要太晚吃東西是很重要的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26歲年輕女性,洗澡洗到一半突發性劇烈頭痛,呼吸急促,左側肢體完全無力,被送進急診室。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是罹患俗稱「煙霧病」,由於右側內頸動脈狹窄阻塞,微血管代償性地在狹窄處異常叢生如一團煙霧狀,無助血流的暢通,因而導致中風,這樣的病症醫學上稱為毛毛樣腦血管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逐漸增加,老化的症狀,不只是抵抗力衰退,其他方面諸如體能、肌力、身體器官,或者是記憶力都可能因為老化而衰弱減退。尤其新冠肺炎(covid-19)襲捲全世界,更凸顯出高齡者身體保健的重要性,童綜合醫院中醫科蕭坤元醫師呼籲,老人家更應該注重身體保健,增強抵...

閱讀詳情 »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屬於簡單的肌肉收縮、放鬆運動,透過這項運動可以鍛鍊骨盆底肌肉,許多醫師也會建議產後婦女多做凱格爾運動,預防骨盆底肌肉鬆弛的問題。   妳可能想問:這樣的運動跟不是產婦的我有什麼關係?其實,人的骨盆底肌肉對人體結構有著重要關聯,在骨盆腔裡有生殖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時序接近夏天,以前能遮的肉肉要重新見人,許多愛美女生開始想方設法,進行「鏟肉大作戰」。不過減肥方式錯誤,是否會造成掉髮、便秘,甚至胸部縮水的困擾呢?許多民眾總是一知半解,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在衛福部編撰的小冊裡提及,如何突破減重瓶頸、對付減重的招數等,揪出錯誤迷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