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乳癌「無感」 張金堅提醒這些徵兆要知道

早期乳癌「無感」 張金堅提醒這些徵兆要知道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乳癌是女性奪命殺手,多數人確診已是晚期,到底原因是什麼?醫師強調,乳癌早期肌膚沒有症狀,患者幾乎「無感」,而出現症狀時,通常已經進入第3、4期,建議定期接受乳房篩檢,才能早期發現。

早期乳癌幾乎無痛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安醫院總顧問張金堅表示,乳癌是因乳房的乳腺管或腺泡細胞不正常,進而分裂繁殖形成惡性腫瘤,好發部位為乳房的乳腺管、乳小葉,以及乳頭;但早期乳癌,大部分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疼痛,直到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感」。

乳房有異狀要小心

張金堅董事長指出,若乳頭出現帶血的分泌物、乳房發生異常凹陷、乳房皮膚紅腫及潰爛、腋下淋巴腫脹、乳房形狀突然改變等徵兆,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乳癌除了侵犯乳房本身,也容易轉移到遠處器官,包括骨骼、肝、肺、腦等。

停經後肥胖 乳癌風險高4倍

張金堅董事長提醒,初經早於12歲前、停經晚於55歲後,以及酗酒習慣者,罹患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至2倍;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生育者,以及停經後肥胖者,罹患乳癌的風險則高出2至4倍。

定期2檢查 及早發現乳癌

張金堅董事長建議,乳癌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包括乳房X光攝影集乳房超音波檢查,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女性,以及45至69歲女性,每2年應進行1次,2項檢查交替進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7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年過半百是白內障發生的高危險群,然而,談及白內障手術,患者不免擔心術後疼痛、恢復慢,或者對於術後視力的恢復程度沒有信心,而通勤族、開車族或曾做過近視雷射的人也會擔心即便植入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仍可能會有夜間眩光的問題,影響自身安全和視覺品質。 對此,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年年底到過年期間,首波寒流來襲,流感季節也開始了,大家要及早因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特別提醒罹患心肺疾病的民眾注意保暖,夜間氣溫驟降,宜避免外出,並減少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之間轉換,預防誘發心肺疾病急性惡化。如有任何不適,也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缺血性腦中風佔中風7成 晚1分鐘搶救腦細胞死亡上百萬腦中風是全球人口死亡主因之一,即使搶救成功也可能有失能後遺症。約7成中風患者,是因為血塊阻塞腦部血管造成缺血性腦中風。花蓮慈濟醫院神經介入診療科阮郁修主任指出,腦中風每晚1分鐘搶救,就會有上百萬腦細胞死亡,所以盡快搶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醫師投稿/戴念國醫師】骨關節炎原因多元 常見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發生原因有許多,最常見為退化性關節炎。最初可能僅在勞動後發生,但隨著時間的進展發炎情況會變得更加嚴重與無法緩解。其症狀可能包括關節腫脹,運動範圍減少以及背部受到影響時,手臂和腿部無力或麻木。最常見的關節是膝蓋和髖關節以及頸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