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圖片來源toutiao下同)

上個世紀50年代,英國的探險家在非洲發現,非洲人的大便重達一公斤,像牛糞一樣。而且他們基本沒有直腸癌,便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等等現代疾病。此後,科學家在非洲人的飲食當中發現了人類第七大營養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腸道最喜歡的食品,它能促進排便解毒,是現代人急需也是非常缺少的營養素。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1500年前的公元539年前後,一種神奇的食品從中國經朝鮮傳到了日本。這種食品非常的珍貴,只在僧侶之間食用。後來漸漸地傳入民間,成為最受日本民眾歡迎的食品之一。因為日本人發現,這種食品不但好吃,而且不發胖,還有助於排便。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這種食品的膳食纖維含量是所有常見食品當中的冠軍!它就是魔芋。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左上圖是日本山形市舉行的煮魔芋節,三萬多人現場品嚐了大鍋煮出來的魔芋。日本如今是世界上魔芋消費第一大國,成為他們通便,減肥,降糖和防癌的秘密武器。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魔芋又叫蒟蒻(jǔ ruò),在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食用歷史,但是如今只在西南的一些地區食用,當地稱為黑豆腐。雖然在日本大行其道,但是中國僅僅能在部分四川火鍋店可以見到,而且很多人根本就不認識這是什麼東西,有的火鍋店不得不撤下這個菜品。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在四川都江堰市的一個小村莊,我們有幸見到了最傳統的中國魔芋做法。這種做法在中國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做魔芋的,是老劉夫妻。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這就是洗乾淨之後的魔芋。魔芋被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魔芋中含量最大的葡萄甘露聚糖具有強大的膨脹力,有超過任何一種植物膠的粘韌度, 遇水膨脹之後能填充胃腸,消除飢餓感,但是所含熱量微乎其微,屬於既能吃飽又不長肉的還促進排便的很神奇的食品。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洗淨之後切碎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將切碎的魔芋放入石磨之中磨碎。老劉今年67歲,1976年退伍。老劉動手能力驚人,家裡從房子到家具,甚至妻子胃病的中藥調理,老劉都是自己動手。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將磨碎的魔芋在大鍋裡燒開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燒開的同時要用這個專用的竹子攪拌器不停攪動。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煮熟之後的魔芋,用菜刀切成塊狀。膳食纖維被稱為人體腸道的「物理掃帚」,古人也有「欲得長生,腸中常清」的說法。魔芋做成的魔芋粉,膳食纖維含量高達74%,是帶皮蕎麥的5倍,麩皮的2.5倍,是名副其實的膳食纖維之王。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這就是傳統的黑豆腐,在中國吃了2000多年至今沒有流行起來,但卻在日本大行其道。因為切的時候沒有削皮,所以顏色發棕。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魔芋稍稍有點腥味,口感很彈,含水量特別高,很入味,所以跟肉做在一起,或者吃火鍋,燒烤,特別的過癮。《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入量25-35克,2兩魔芋基本就夠了,而且它還不像地瓜那樣燒心。怎麼樣,要不要試試?

日本人1500年的「抗癌減肥」美食就在我們身邊!90 的人卻錯過!一定要分享出去!!
文章來源 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在台灣,大家對中醫總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印象。記得小時候,看中醫的唯一印象,是給大夫把脈看診後,看著「香香」的中藥(後來才知道是當歸香)被紙包成一包包,讓我覺得很好奇,因為這種需要用火熬煮才能食用的「藥」,與西藥完全不同,感覺多了點「生」氣,也像個食物。 長大後,電視播放0800的洗腦式中醫廣告,讓人...

閱讀詳情 »

慎醫藥 相信自己,瞭解中醫 身為一個中醫師, 我每天面對著許多因病痛前來求診的病人,每張求診的愁容背後,多少都掩蓋著內心對醫療的期待與惶恐。每位患者總是期待能遇到一位一次就解決自己身上病痛的 良醫,但也怕醫師能否對自己的病況瞭若指掌。萬一診斷數據不充分,是否會影響病情診斷與治療。...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報導】 身體如果出現發炎反應,不見得是壞事,這是一種身體自我保護反應機制,當身體受到損害、受傷,就會產生發炎反應,受傷區域血流會增加,以對抗感染,加速復原,這是急性發炎反應。但身體若出現慢性發炎反應,就 得提高警覺。心臟病、癌症、中風、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阿茲海默症等都與慢性發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民眾都會嘗試在家烘培,或是DIY做蛋糕等,但常常一個不注意,烘培一整天下來就恐會使雙手感到痠痛;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黃巧雲指出,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伸展小技巧,幫助雙手甩開疲勞。黃巧雲舉例,像是平時可透過手腕及手肘的伸展動作,將右手肘伸直且手心向內,將手腕放鬆垂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