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肺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早期發現並接受手術切除,是肺癌最好的治療方法。然而,即使是早期肺癌,術後仍有2-3成的病患會因復發而導致死亡。因此,找出預測復發及存活率的方法,一直是臨床醫師努力的目標。榮陽肺癌研究團隊發現,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法可以預測患者術後的復發及死亡,該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腫瘤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上。
新的肺腺癌病理分類法是由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美國胸腔學會(ATS)以及歐洲呼吸學會(ERS)在2011年共同提出,其中將侵襲性肺腺癌分為以伏壁型(lepidic)、腺泡型(acinar)、乳頭型(papillary)、微乳頭型(micropapillary)和實體型(solid)型態為主的五大類肺腺癌。
由國立陽明大學與臺北榮總共同組成的榮陽肺癌研究團隊便以此分類法,分析573例肺腺癌術後病患,將每位病患的腫瘤標本根據新分類法來判讀,區分是屬於哪一型為主的肺腺癌,再進一步跟病患術後復發或死亡的臨床資料做比對分析。
研究發現,腫瘤組成以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為主的肺腺癌病患,比較可能發生縱膈腔淋巴結轉移,因此推估可能是較晚期的肺腺癌,且此類患者術後有將近一半會發生腫瘤復發,相較於其他三型肺腺癌的患者,其轉移及復發率較高、存活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微乳頭型和實體型為主的病患在發生復發時,也有很高的可能性已經轉移到胸部以外的其他器官,惡性度很高。
台北榮總外科部胸腔外科許文虎教授說,從此次研究結果可知,對於肺腺癌病患及臨床醫師而言,知道腫瘤是以哪一型為主,可以幫助評估術後復發及死亡的危險性。此外,只要是微乳頭型和實體型為主的肺腺癌,即使是早期病患,術後仍需密切追蹤、或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輔助治療。而就此課題而言,此次研究是目前亞洲國家中最大型且最詳盡的研究,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國際腫瘤學權威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獲得國際肯定。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509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