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黃疸指數超過15應照光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報導】

新生兒黃疸指數超過15應照光
台灣近九成嬰兒都會有新生兒黃疸,所以幾乎每一個為人父母都可能接觸到新生兒黃疸,但什麼時候應照光?什麼時候應換血?黃疸到底會不會造成嬰兒腦部的傷害?黃疸時可不可以餵母乳?卻常常是父母心中的疑惑和夢魘。最近有多例特殊的新生兒黃疸,甚至有些個案的家長是醫護人員,值得家長警惕。

例一,一個6天大的女嬰,黃疸指數高達16mg/dl,經初步照光治療後出院,但4天後回診,黃疸卻高達42mg/dl,雖經換血但嬰兒仍有嗜睡、抽痙等現象,已有核黃疸之徵兆會留下後遺症。

例二,9天大的女嬰,看起來還算健康但全身通黃,經檢驗黃疸指數高達26mg/dl,有可能需要換血,媽媽急哭了!一直問怎麼會這樣?會不會有危險?

例三,嬰兒黃疸才幾天至醫院就診,結果檢查出來是膽道狹窄,但年齡已2個月,超過黃金治療期,即使開刀成功率也大為降低,如果早在2個月以前開刀則成功率高達60%,若併發膽汁性肝硬化,只有等待換肝,甚為可惜。

例四,2個星期大的嬰兒黃疸,經檢查後是尿道感染,並且有先天的尿道逆流合併有腎盂腫大之現象,治療上更是複雜。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很常見的生理現象,大部份造成黃疸的原因多是良性、生理性、暫時性的,約數天後就會自然消褪。這種新生兒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治療,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紅血球數量多,壽命較短,加上剛出生前幾天肝臟的功能無法迅速處理大量的膽紅素,所以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4~5天達到高峰,然後在10~14天才褪去。

但是仍有部份的黃疸暗藏著一些可怕的疾病,如果沒有早日發現、及時治療,有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身遺憾;在這些疾病中最常見的有尿道感染、敗血症、先天性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先天溶血性疾病代謝異常。

林鴻志主任指出,一般黃疸指數超過15mg/dl就應考慮照光(見圖)。但這個規則會因人(體重)、因時(出生後幾天)而改變,通常黃疸指數超過20mg/dl以上,可能會引起核黃疸影響腦部,所以要考慮換血,至於有黃疸是否不應餵母乳,林鴻志醫師強調母乳對嬰兒是無可替代的營養品,除非是黃疸太高或太久,為了診斷上需要,醫師會依情況建議暫停餵母乳,以便了解病因,並不需長期停止餵食母乳。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83120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7種被丟棄的好食物!!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性扔掉了很多自認為沒用的東西,比如西瓜皮、橘子皮、哈密瓜籽、西蘭花葉……大家千萬別以為這些都是沒有用的哦。如果下次你再扔掉,那你就暴殄天物了! (圖片擷取自新浪) 1哈密瓜的籽 我們吃哈密瓜時,通常習慣性把它的籽給吐掉。但哈密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某些孩子,由於胚脴發育過程不完全,造成一出生嘴唇上方就有明顯裂痕,俗稱兔唇,雖然可以靠後天手術修補,但留下的疤痕常常困擾著病患一輩子,長庚醫院團隊首創,將為人熟知的肉毒桿菌,施打於創傷部位,改善疤痕效果顯著。不只唇顎裂的病患適用,在臉部的撕裂傷痕,也有同樣的效果,讓病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5歲的黃先生長期酗酒,時常感覺腹脹,吃一點東西就脹氣,3個月內暴瘦10多公斤,曾因急性胰臟炎就醫;日前又因肚子劇痛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急性胰臟炎,且胰臟假性囊腫長達6公分,裡面都是膿瘡。 胰臟假性囊腫 引發敗血症恐致死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秋冬之際,日夜溫差大,容易引發心血管等疾病的問題,家中有長者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建議平時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電子血壓計已經是家中的常備保健器材,電子血壓計屬第2等級醫療器材,購買電子血壓計時,應至領有「藥商許可執照」的地方,選購標示有「醫療器材許可證」的產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