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低溫療法可降死亡率

新生兒周產期窒息 低溫療法可降死亡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儘管現今醫學技術發達,但在面對生產時,仍有許多不可預見的變數,其中,新生兒的周產期窒息成為足月新生兒死亡常見的原因之一。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賴明琪表示,嚴重的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臍帶繞頸或胎盤早期剝離,都是新生兒周產期窒息的高危險群,除了可能造成新生兒死亡,也可能產生神經學後遺症,但根據最新的低溫療法,已可改善死亡率以及後遺症嚴重程度。

賴明琪解釋,所謂的周產期窒息,是在分娩期間,胎兒和母體之間氧氣交換不足或血流受阻,造成胎兒器官缺氧的變化。若因腦部缺氧或缺血所造成的傷害,可能產生永久的神經學後遺症,被稱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其發生率占活產中的1~2/1000,死亡率占10~20%,存活者中產生神經學上的後遺症占20~45%,常見後遺症包括癲癇、肢體功能障礙,甚至腦性麻痺、視覺、聽力障礙或是智能受損等。

過去許多嚴重窒息的病嬰,就算搶救回生命,卻往往難逃變成終生臥床和腦性麻痺的厄運,賴明琪醫師指出,以前的治療方法是透過支持性療法,維持嬰兒的呼吸道和血液灌流,矯正體內代謝酸堆積,並控制抽搐和腦部水腫的情形。好消息是,近10幾年來醫學研究發現,低溫療法能夠降低腦部的代謝率,減少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自由基和炎性物質的產生,進一步阻斷細胞死亡和凋零的一連串連鎖反應,為醫學技術的新進展。

低溫療法可讓病嬰的體溫降至攝氏33~35度,持續72小時後,再逐漸恢復正常體溫。根據2010年新生兒急救治療指引指出,36周以上的新生兒若具有「中度到重度的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證據,可在出生6小時內接受低溫療法,經臨床實驗證實,對於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的新生兒,能降低死亡率並改善神經學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尤其施行在中度腦病變的新生兒上效果更為顯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73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家住台中霧峰現年65歲的胡先生身體一向硬朗,日前報名醫院舉辦的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竟意外發現右肝有性質不明腫瘤和5.5公分囊腫;另住草屯的40歲李女士也因為參加活動,赫然檢查出中度脂肪肝及左肝性質不明腫瘤。這些發現都令他們驚呼:「平時根本沒有任何徵兆啊」,醫師提醒,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宜蘭報導】46歲的楊女士因例行健康檢查發現2公分的甲狀腺結節,雖為良性,但仍心生憂慮,想拿掉結節,但又不想透過外科手術在身體上留下疤痕,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家宸在與楊女士討論後,決定以「甲狀腺結節射頻消融術」為其處理,不僅不用動刀,還能使結節縮小,讓楊女士得以安心接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16歲的莫姓女同學,原本個性外向,最近因為情緒低落無法持續穩定上學,時常請假,所以父母親在學校輔導室建議下,陪同莫同學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兒童心智科門診接受評估。莫同學最後被診斷為重鬱症,持續接受專業治療中。 不自主哭泣、呆坐 憂鬱症者出現遠離人群現象 心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