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新聞│行動健康我把醫生帶著走

新新聞│行動健康我把醫生帶著走

隱形眼鏡監測血糖、手環從汗水解讀身體密碼

穿戴式裝置成為今年最夯的科技產品,行動健康mHealth又是穿戴式裝置最可以著墨的方向,全球市場產值約四.五兆美元;未來行動醫療將遠離傳統以醫院為中心的模式,轉變以病人為中心的模式。

新新聞│行動健康我把醫生帶著走

令狐聰

行動健康mHealth看起來是一個很高科技的名詞,讓人感覺有些遙不可及。但實際上它一直存在你我的身邊,如同請了一個專屬的貼身保鑣,隨時監控,忠實記錄你生活的點滴與身體狀況,適時的提醒跟建議。行動醫療就是要讓你使用時,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身體心裡上沒有負擔,使用上如同騎自行車一般,簡單容易操控,一個按鍵就可以知道自己目前的生理狀況,體重、飲食、運動習慣或疾病徵狀。

行動健康以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結合硬體、軟體、透過無線技術提供保健或醫療服務。在硬體部分如各種穿戴式的裝置像是心律帶、運動手環、智慧手表及量測手環,搜集重要的生理徵兆(Biometrics);行動裝置也包括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監控設備系統與智慧型電視。

利用行動硬體與應用軟體App的結合,透過無線網路(Wi-Fi)、手機行動網路(3G/4G)、全球定位系統(GPS)、2.4GHz的無線傳輸技術藍牙或ZigBee技術,提供電信網絡的語音、簡訊來提醒。二十四小時監控自已的身體狀況,一有狀況隨時提醒,來達到及早發現、及早就醫,保障身體健康的目的。

mHealth即時掌握健康數據

應用軟體App是行動健康的心臟,軟體的開發平台分為開放式與封閉式平台。蘋果iOS採用的是封閉平台,Android採用開放平台(Open source);因為每個人需求大不相同,採取開放式平台的App目前占上風。從隨身到貼身,從貼身到貼心,記錄你每天的健康資訊,如慢跑時戴著運動手環,量測跑步的距離,你也會看到用束帶將手機綁在手臂上,記錄路跑的時間與距離,完成訓練後,馬上透過臉書(FB)分享跑完的成就感。像耐吉Nike Running、Runtastic的App,健康是可以看見的,不論在運動、睡覺時,穿戴式裝置可隨時監測、記錄與回報你的生理狀況,貼心的健康裝置愈來愈受到普羅大眾的重視。

新新聞│行動健康我把醫生帶著走

過去數十年來科技突飛猛進,帶來許多讓人苦惱的文明病,讓人感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愈來愈不健康,低頭玩手機發生意外、沉迷網咖暴斃的新聞時有所聞,行動醫療的進步終於讓人感覺,隨著科技的進步,健康離我們愈來愈近。
行動健康mHealth是結合科技、醫療,使你我可以透過無線網路與世界聯在一起。帕金森氏症的老年人,會漸漸忘記他自己是誰,一出門就迷失了方向,有了GPS就可隨時定位, 這對愛他的家人是一種幸福。

舉例來說,一位失憶老人家住在台中,前一分鐘與兒子說話,下一分鐘卻自行搭車到台北,兒子在家裡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因為在老人的鞋上加裝GPS與發射器,兒子透過定位系統在台北找到他。這種狀況對曾經走失愛犬愛貓而不知所措、到處張貼「尋找愛犬愛貓」啟事的人應該更能體會。有了GPS與行動裝置的結合,能讓你很容易找到失去的親人或寵物,不需耗費大量的社會資源。

智慧手表提醒你該吃藥了

因為配戴的習慣上,手表或手環還是最平易近人的配件。現在的智慧手表已經不是手表那麼簡單, 透過應用軟體App可當做計步器;透過GPS可以知道你目前的距離,跑步的時間;當啟動卡路里的計算器就可換成消耗多少卡路里。智慧手表具有緊急通話、健康管理、生活上的輔助吃藥與回診提示與手機App即時互動關懷,當你從手表收到家人血壓突然升高的資訊,你即時的電話關心,這體貼的關懷就是無價。有了這麼忠心的保鑣,生活多一層保障,心裡也多一分幸福。

新新聞│行動健康我把醫生帶著走

智慧手環戴在手上,幾乎忘了它的存在。手環運用陀螺儀,能在睡眠中探測深淺眠, 提供睡眠建議,這些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再將這些資料透過藍牙(Bluetooth)的技術,顯示在手機上。每一個資料都可立即帶來新的應用價值,如睡眠品質的分析,會很清楚地指示一些方法來放鬆自己、減輕壓力。不要小看這小小的手環,對現代人來說,因為工作壓力帶來的失眠,連帶降低免疫力帶來的一連串文明病,已對社會帶來相當大的醫療負擔。

【原文刊載於《新新聞》1404-1405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新新聞》官方網站;《新新聞》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力推「無菸軍隊」有了效果,國健署自2003年起就跟國防部合作,透過辦理戒菸就贏比賽、戒菸班、戒菸講習及戒菸輔導員訓練,再搭配國軍醫院戒菸門診、部隊醫務所等多管齊下,最新數字顯示,國軍吸菸區不但已經從2009年的1796個裁減至...

閱讀詳情 »

▲薦椎壓力性骨折因不容易從X光影像判別,常讓病人多受罪。(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晚痛到睡不著!一名66歲婦人,自從一次跌倒之後,便從下背痛到腳底,幾乎夜夜難以入眠,四處求醫找不到疼痛原因,直到轉至醫院骨科檢查才找出原來是薦椎骨折。醫師提醒,台灣每年髖部骨折發生率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失智人口快速增加,失智者財物剝削案件也增多,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保護失智財務安全,人人有責。 台灣失智症協會案例調查顯示,74位失智者在發生財物損失時,有34位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65位尚無輔助或監護宣告,顯示財物損失可能是失智症早期徵兆,經常在不知不...

閱讀詳情 »

近年牙齒美白相當盛行,但正常的牙齒到底應該是什麼顏色的?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牙齒的顏色主要與琺瑯質及象牙質有關,若琺瑯質較薄透者,自然會顯露出象牙質較為偏黃的顏色;但若琺瑯質較不透明者,牙齒就會顯得較為偏白、潔淨。  近年來,牙齒美白蔚為風氣,但正常牙齒到底應該是什麼顏色的?偏黃的牙齒才是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