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手爸媽未及時送醫 黃疸寶寶成聽障

新手爸媽未及時送醫 黃疸寶寶成聽障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僅9天大的女嬰因連日來哭聲尖銳,但活動力微弱,並且上肢程線曲屈狀,全身肌肉僵硬,發燒至39.4度,遂緊急送醫,寶寶抵達住家附近的醫院時,已呈現呼吸暫停、前囪門平塌的狀態,當地醫院給予寶寶氣管內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維持呼吸,並給予水分補充後,轉介至醫學中心。媽媽表示,寶寶是在38周時於自家自然產,出生體重有3300克,而且出生以來都是親餵母奶,每天至少三到五次,但奇怪的是,寶寶很少排尿,每天只換兩次尿布而已,經過檢查後確診為高膽紅素血症,但因錯過黃金就醫時間,造成寶寶永久性失聰。

收治病例的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陳淑貞主任表示,根據統計,有百分之60的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而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高峰期為出生後3-5天,第7-10天才逐漸恢復正常,臨床上會給予照光治療,但若未及時治療,黃疸指數恐不穩定,可能會直線升高到「高膽紅素血症」,有百分之2的機率會加重成「核黃疸」,而核黃疸的致死率達6.4%。而即使是接受治療後,病情和緩存活下來,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等,甚至引發腦性麻痺、聽力喪失及智障等後遺症。

陳淑貞醫師指出,新手爸媽對於黃疸認知不足外,也缺乏對比膚色的工具,因此無法判斷膚色變黃的程度,當驚覺寶寶膚色有異時,膽紅素值已經很高,且其中35%被確診為「高膽紅素血症」。因此,北榮團隊發明了「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在寶寶出生第2天開始使用,首先在白色日光燈下按壓額頭皮膚,並觀察寶寶的膚色,來對照色卡上的顏色,可判斷寶寶是否有黃疸,即可避免延誤就醫時機,影響寶寶健康。陳淑貞醫師說,新生兒黃疸辨識卡推行之後,新生兒的高膽紅素血症發生率由百分之35下降至12,可知新手爸媽對於照護新生兒有更多信心外,也能讓新生兒更健康的發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6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血管疾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據統計,101年南部及東部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較於北部的其他縣市來的高;奇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顧博明表示,由於城鄉的醫療資源差距,會影響特殊疾病的照護品質,尤其是心導管治療。很多老人家對於胸悶或胸痛不以為意,沒有即時就醫,但實際上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29歲的高科技業工程師,原本身材瘦長,但由於工作壓力大,常感覺白天疲累、晚上卻失眠,以致於每年公司健檢,其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都是紅字,身材也愈來愈癡肥。醫師提醒,長期過度勞累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升高,而且食慾會大增,不但不會變瘦,恐怕會愈累愈胖。「又累又胖是上班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為服務鄉民,增加預防保健觀念,羅東博愛醫院自104年度起,將拓展社區服務據點,舉辦「珍愛健康 幸福一生」定點講座,將由冬山鄉的珍珠社區做為起點,未來還會增加五結鄉、三星鄉的關懷據點。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盧進德指出,預防醫學是醫院近年來著重發展的項目,若能建立民眾健康觀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孩怎麼健康養?由衛福部次長、前長庚兒童醫院長林奏延,邀集國內上百位專家共同執筆,合著一本育兒百科,內容涵括0至6歲小孩的醫療及教養知識,高達300個育兒疑難雜症、70個嬰幼兒常見疾病,教導新手爸媽正確的育兒知識。林奏延表示,策畫此書的動機,是因女兒懷孕期間,他常上網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