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擊球更遠系列-桿頭末端再加速的手部力量訓練 透過SSC爆發速度

旋轉與重心轉移技巧之外還可以再增加擊球距離的關鍵!


許多球友參與高爾夫球運動多年後都會面臨距離無法提升的狀況,在揮桿過程中雖有很好身體旋轉動,也明確的掌握重心轉移時序,但是還有什麼力量可以提升揮桿速度,增加擊球距離?

揮桿動力鏈末端的關鍵動作在於手部如何增加更多爆發力(如影片詳細說明),在手部爆發力的建立上必須先有良好肌力與肌耐力,經過數週訓練後,最後你可以挑戰自己是否能夠透過手部力量做類似彈跳動作,將身體推離地面,這樣拉長肌肉再縮短的過程像是橡皮筋彈性釋放(運動生物力學上的伸展-收縮循環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此為揮桿最末端是否可爆發,將球桿速度提升的關鍵。

本文藉由伸展-收縮循環的觀點,介紹手部爆發力訓練,透過「徒手俯地彈跳的動作」做爆發力訓練(如影片詳細說明),首先俯地曲肘準備,保持良好身體排列與核心穩定(如下圖上方準備動作)
擊球更遠系列-桿頭末端再加速的手部力量訓練 透過SSC爆發速度

透過伸展手部做略為彈跳的動作(如上圖下方動作),做10至12下,2-3組,持續關注手部力量的爆發與身體穩定,最後這樣的練習動作將因為更多SSC使用在揮桿上,使你揮桿提升速度,增加擊球距離。

駐站教練擊球更遠系列-桿頭末端再加速的手部力量訓練 透過SSC爆發速度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文成、王聿瀠 / 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尚未開放新冠疫苗混打,但有媒體報導,有民眾3個月內混打AZ、BNT、莫德納疫苗,為國內首起接種3款不同廠牌新冠疫苗混打的個案。對此,今(18)日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和藥物一樣,不是吃越多越好」,且台灣正是需要疫苗的時刻,若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文成 、王聿瀠 / 台北報導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8)日宣布莫德納疫苗第二劑的接種對象,為使疫苗資源有效運用,自即日起除第一類、機組人員及孕婦等對象以外,擴大第二及第三類對象於接種第一劑Moderna疫苗後滿28天,亦可接種第二劑。 指揮中心指出, 莫德納疫苗自解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雖然確診案例與死亡人數比昨日微幅增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控制得非常穩定。」解封之日令人可期。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 陳儀潔 韓羽婕/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例本土病例(其中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