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

揮桿擊遠的第一步 找回原本存在揮桿動作中的力量!



許多球友在揮桿動作上都使勁全力想要將球打遠,但用力卻不如預期的提升距離,此時應該要檢視「揮桿力量是否有耗損」,先前文章提及的「身體動力傳遞鏈」(動力鏈),是指「下肢開始-->身體軀幹轉動-->雙手揮動」這樣的「順序」。

這傳遞的環節中又以「身體軀幹轉動雙手揮動」最容易發生耗損,原因在於連結的「肩關節」不夠穩定,所以會發生「身體力量做得到」但「傳遞不到」的狀況,因此揮桿效率自然降低,所以本文主題針對「身體軀幹轉動到雙手揮動」之間最容易發生耗損的關鍵重點做說明與訓練介紹。

透過「單手轉身彈力繩平拉」動作,將可體會力量是如何傳遞以及肩關節穩定的肌肉!(動作如影片說明,為避免受傷,做動作前先熱身,尤其肩關節)。
(1)準備動作時,單手握彈力繩握把,左手打直,身體略往上桿方向轉動(保持彈力繩張力)
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
(2)轉動身體拉動彈力繩,透過身體力量對抗彈力繩拉力,這時候注意左手臂位置,盡量保持同步跟身體轉動(此時左肩的力量主要是「傳遞」身體的力量到手部!)
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
這樣你會發現上背與肩部都需要用力!所以上半身在擊球時是「需要用力的」,但用力的目的是來「穩定的傳遞身體來的力量」到手部,掌握這樣的「穩定點」將能夠體會到力量連結與傳遞的感覺
最後這樣的練習動作將使你:
1. 不再耗損身體給予球桿的動力,擊球更遠。
2. 肩關節擊球方向更能掌握。
3. 揮桿更有效率,揮桿更輕鬆。

駐站教練擊球更遠系列-揮桿能量不耗損 肩關節穩定的動力傳遞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欣高球感謝您按讚!




相關推薦

▲國衛院找到三陰性乳癌治療新策略。(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一直是台灣婦女癌症的頭號殺手,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的高死亡率、高復發性和高轉移最為凶猛,治療特別棘手,國衛院最新動物實驗則發現治療新策略,研究團隊透過抑制MCT-1致癌基因,同時結合IL-6及I...

閱讀詳情 »

Source/ Ring紀艾希 youtube、紀艾希健身書、紀艾希Ring facebook 艾希推薦了10組蜜桃臀養成運動,不需上健身房,是在家都能夠自己練習、並且有感的動作,跟著艾希的專業動作影片練習,並養成運動後幫助肌肉舒緩的收操動作,相信很快妳也能夠擁有人人稱羨的下半身曲線! 一、單腳跪姿...

閱讀詳情 »

▲國衛院找到三陰性乳癌治療新策略。(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一直是台灣婦女癌症的頭號殺手,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的高死亡率、高復發性和高轉移最為凶猛,治療特別棘手,國衛院最新動物實驗則發現治療新策略,研究團隊透過抑制MCT-1致癌基因,同時結合IL-6及I...

閱讀詳情 »

▲過去常是診間逃兵的「多囊腎」患者,在健保給付新藥後,紛紛回頭求診。(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越來越多的新藥,正在讓過去束手無策的棘手遺傳性疾病,成為可以控制、甚至好轉的疾患,以最終很可能走上洗腎一途的「多囊腎」為例,不少人確診後,心想反正也無藥可用,自我放棄,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