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搶救受虐兒少!找出潛在危險因子,孩子不應被這樣對待,必須這樣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搶救受虐兒少!找出潛在危險因子,孩子不應被這樣對待,必須這樣幫助...

社會複雜、家庭環境更複雜!近年來,兒少虐待的案例越來越多,2004年通報的案例不到8000,而2015則有5萬6則通報案件,10年間竟成長7倍!兒童權益抬頭,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父母親權的行使是否妥當,兒童受到越多保護,也是通報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根據統計,民國104年共有53,860件 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少產生,且施虐者大部分是兒少的主要照顧者,包括父母、保母或親戚,其中父母為施虐者之案件高達6成 。

值得關注的是,有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由此深知,受虐兒少若未受到妥善的照護,未來可能轉變成為施虐者,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支出。

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易受虐

臺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說明,施虐者比較常見的因素,大概都是同居、毒癮、藥癮、失業、從小被受虐者,而受虐者大多是弱勢中的弱勢,包括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自閉等,而兒少虐待的形式包括疏忽、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等。

受虐兒少的照顧者可歸納出某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親子關係不佳、婚姻關係紊亂、失業、酒癮、藥癮,或是擁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造成長期施虐,甚至棄養。

「幫孩子說話」 脫離險境

黃璟隆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受虐兒少送醫後,沒有辦法清楚說明受傷的原因,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而選擇隱瞞,而年紀小的孩童無法像成人一樣,能清楚地指認加害人,導致第一線醫事人員時常無法得知受傷的確切原因。

對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扮演著兒虐通報流程的重要角色,「幫孩子說話」,脫離險境!兒少保護小組團隊是由各科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員、營養師等所組成,為提升醫事人員的專業知識,醫事人員可以透過線上網頁、傳真、撥打專線113,或是聯繫當地主管機關社工員評估輔導。

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 避免更多受虐兒少

黃璟隆理事長呼籲,兒少虐待目前無法有實際數量上的減少,只能盡力做,盡量讓傷害減到最低,最重要的不僅是提供完善的照護,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即時介入、輔導,避免更多受虐兒少的產生,造成遺憾。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73歲的邱先生腹痛、嘔吐,痛起來全身冒汗,睡不著、吃不下,掛急診檢查發現糞石卡在小腸。原來曾經切胃的邱先生因柿子盛產,吃了富含大量單寧酸的柿子,與食物中蛋白質作用形成近6公分大的糞石糰塊,切胃手術後失去幽門調控,造成腸道阻塞。 曾切胃又過食柿子 引發腸阻塞 臺中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鮮乳是乳品中最方便的食物來源,也是補充鈣質的良好飲品,幫助孩童維持骨骼正常發育。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恐影響身高發育。然而調查結果顯示,不僅近8成5孩童鮮乳每天喝不到不夠,其中4成孩童1天喝不到1次鮮乳,更有近1成整周都沒喝鮮乳。鮮乳喝較少的孩童,比鮮乳喝較多者矮近...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40歲的陳先生,左邊牙齒常痛,食物嚼不爛,最近右邊也開始痛到吃不下、睡不好而求診。經檢查發現陳先生右側、左側蛀牙,左下方臼齒傾倒、咬合不正,影響咀嚼,不少牙結石。先治療蛀牙及有問題假牙,配合全口矯正改善齒列及咬合,2年半後牙齒恢復年輕,陳先生開始領略牙齒矯正後的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人一天吃下多樣且大量的食物,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消費者難以完全防堵不合格的食物,仰賴政府把關。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至蔬果零售業者、賣場、超市、批發市場及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含量,本次抽驗40件蔬果產品,5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2.5%。 甜豆竟檢出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