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公布最新102年國人10大死因,心臟疾病排名死亡原因第2位!更駭人的是,心臟病也正在年輕化,40~65歲罹患的比率年年攀升。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會造成血管阻塞等疾病,維持血管內壁健康為最重要的治療目的之一。
台灣每年約3萬人因冠心病需接受心導管手術,以往的心導管手術主要是置放裸金屬及塗藥支架兩大類。但是2種金屬支架都會永久留在體內,仍會產生後期血栓、阻塞的疑慮和風險。
心血管疾病最理想的治療方式,是不在血管內留下任何異物、並能降機血管內阻塞;同時不讓失去血管自然收縮的能力。
近年來醫學技術進步,已有全吸收生物血管模架問世,能維持血管暢通、持續提供血管病灶良好支撐,讓動脈管徑大小定型。當血管強度固定不再需要模架,2~3年內所有模架材質便會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分解吸收、不會在體內留下金屬植入物,中壯年或對金屬過敏者的患者更為理想。
全吸收生物血管模架的治療功效不亞於傳統支架,有助於術後恢復血管自然彈性,除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發生機率,對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更大為提升。
2015美國「經導管介入治療年會」(TCT)發表大型臨床數據結果顯示,新療法術後心絞痛的發生率大幅降低,這項技術亦成為介入性心血管手術的重大新里程碑。
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自身血壓及血糖,是維持心臟健康的不二法門。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