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挽救台灣生育率 哺育母乳「生生不息」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台灣生育率已降至全球總生育率最低國家之一,「催生」成為政府施政大事!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林君怡表示,目前協會裡「三子媽」超過30個,「四子媽」有7個,還有媽媽思量是否生老五;年輕夫妻婚後對生不生小孩猶豫不決,或對生第二胎考量再三,母奶媽媽為何敢「一生再生」?答案是:從哺乳獲得育兒支持力量!

林君怡表示,在全職哺乳的期間跟孩子建立深厚親密感及信任感,親子之間良性正面的互動並沒有因為回到職場而改變,依然能夠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大幅降低親子衝突發生。

另外,有許多人認為生多養不起,但另一位三子媽鍾佩吟就表示,養孩子不是靠花錢,而是心力;因為哺餵母乳,孩子抵抗力較好,不必有配方奶的開銷,更省下醫療費用的支出,孩子的健康是無價的,再多錢都買不到。

本來專注於職場的四子媽陳亭尹認為,就算一輩子投注在工作,年歲增長,養活自己的並不會是老闆,但如果把人生精華時段投資在孩子身上,用心養育,就算年老,孩子也會照顧陪伴,這才是應該做的事,因此毅然決然離開職場。

另外,針對政府要提高生育率;林君怡建議,應該要用心推廣母乳,台乳協成立10年,催生台灣第一座母乳庫,也促使政府完成「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可說推廣有成。

台灣母乳協會副理事長蕭如芳認為,政府要鼓勵生育,還必須營造更多「close

to

mother」的環境,也就是打造母嬰親善、育兒友善的環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17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1歲女性結婚五年多來依舊無法受孕,很多長輩也提供不少秘方給夫妻倆,卻也未有成效,直到兩年前就醫求診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太太罹患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卵巢內出現大小約6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才埋下不孕原因,經由安排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一年多前也經由排卵藥治療,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在台灣,每年約30至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二,膽道閉鎖是臨床上兒童肝病致死原因,也是兒童換肝的主因;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美惠醫師指出,新生兒黃疸雖較常見,但部分因嬰兒膽道閉鎖等嚴重的肝病引起的黃疸,則屬於病理性黃疸,不得輕忽嚴重性。 嬰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40歲的黃先生是電腦工程師,肩頸痠疼已持續超過半年,起初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引起,但最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也開始痛起來,轉動脖子時感到有條肌肉被緊緊拉住,連抬手取物有時都會抽痛,肩膀上的肌肉摸起來硬梆邦,輕輕一按就痛的哇哇叫。做了X光、核磁共振檢查都無異狀,吃藥也難以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5歲女性右耳突發性聽力障礙、略微步態不穩而就醫。聽力檢查發現右耳感音性聽力損傷53分貝,左耳聽力正常;聽性腦幹檢查,結果呈兩耳間第5波潛值差1.5 毫秒大於正常值(0.2毫秒),右耳各波也有不正常延長現象;而核磁共振檢查則呈現右側內聽道處有一1.7公分大小的腫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