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成功搶救癌症患者生命 免疫治療新時代

成功搶救癌症患者生命 免疫治療新時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大家對於癌症的印象都是束手無策,像黑色素癌,是所有皮膚癌中最惡毒的一種,較少見但死亡率最高,通常會轉移、擴散到其他組織或器官而致命。「癌症免疫治療」目前已被多國認可,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科主任劉俊煌醫師說明,癌症免疫製劑在2014年也已獲得台灣衛福部核准,用於治療惡性重大的黑色素癌,臨床試驗顯示三年存活率高達20%,至於針對其他癌症尚在臨床試驗中,試驗結果有可能改寫抗癌史,可用於多種癌症治療上。

「癌症免疫治療」讓癌症醫療有了重大突破

劉俊煌主任分享臨床案例,被宣告罹患黑色素癌第四期的偉志(化名),經過手術、化學治療皆無法控制疾病,化學治療後三個月,腫瘤甚至開始轉移至其他器官,醫師為搶救患者生命,透過專案申請,自費使用美國最新的「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每隔三周注射一次,四針後,偉志幸運地存活一年至今,雖癌細胞尚未清除乾淨,但能延長患者存活期超過一年已是目前癌症醫療的重大突破。

癌症的標準治療進程

若是早期診斷可開刀切除;若癌細胞已轉移時,則常進行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放射線治療等。劉俊煌主任進一步說明,以往針對已經轉移的黑色素癌,治療效果十分不佳,平均存活時間不到一年,所以像上述患者,癌細胞轉移後還能超過一年存活期,對患者及家屬而言,是非常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什麼是「癌症免疫治療」?

劉俊煌主任解釋,人體的免疫系統中,T細胞負責攻擊外來入侵者,包括病毒與腫瘤。而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統若被腫瘤干擾,T細胞則無法有效攻擊腫瘤,稱為「免疫監控的逃脫或抑制」。「癌症免疫治療」可以阻斷免疫抑制的關鍵分子(例如CTLA-4),解除T細胞本身的免疫抑制,強化T細胞攻擊腫瘤的能力,以達到利用自體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目的。

合適藥物+處理副作用 延長癌友存活期不是夢

癌症免疫治療的發明,代表癌症治療的新時代,目前除了黑色素癌應用,其他適應症也期待中。劉俊煌主任提醒,患者在接受免疫療法期間,還是須審慎留意藥物副作用,可能有20%的患者有較嚴重的皮膚起疹子、腹瀉、脫水等現象,甚至引起自體免疫失調而發炎。但大部分這些副作用都可以經過適當的處理而獲得改善。劉俊煌主任呼籲,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並適當的處理藥物產生的副作用,將使延長病患存活期不是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視力逐漸模糊不清,原以為是老化致白內障的68歲A男士,心想是老毛病發作故一直未就診。但近日卻發現看東西時物象扭曲,趁著防疫期間前來眼科門診就醫檢查,才發現竟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黃斑部病變 易增加失明風險安南醫院眼科主任徐聖曜醫師表示,老年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好發5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襲潰全球,大眾對於如何預防感染相當重視,戴口罩和勤洗手是預防新冠肺炎基本工;然而,一大早出門就要戴上口罩,不只讓人呼吸不順暢,對於吸菸族群而言,受到香菸的影響,原本肺功能就不好,再加上一層口罩在外,就更會加重肺部負擔,導致雪上加霜。所以,當你在戴口罩和勤洗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雨是位初產婦,剛產下一位女嬰,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即告知家長,寶寶的理學檢查發現有髖關節不穩定的情形,可能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小雨回憶起媽媽曾經告知她,小雨小時候也被醫師診斷髖關節有問題,嬰兒時期就曾穿過2個月的吊帶。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這些狀況易增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好成績下,各界都認為「順時鐘」讓台灣社區維持安全,衛福部部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突然拋出調整民眾健保費用構想,大致上會將就診次數高民眾,逐步調高健保自付額,陳時中強調,明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希望能在最快時間內,讓民眾了解提高費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