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鬱症診斷可量化 提高患者用藥遵從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我真的罹患憂鬱症?別開玩笑了!」許多憂鬱病人在被醫師告知病情時,都不相信自己罹病,因為醫師口說無憑。成大醫院利用「腦誘發電位」、「色胺酸耗盡」等兩種不具侵入性試驗,可準確評估患者罹病程度,提高患者用藥順從度。

成大醫院精神學科助理教授兼醫師李怡慧指出,血清素是腦中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之一,如果血清素接受體的功能失調時,可能造成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慌症、經前症候群等疾病。

臨床用來治療這些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都能夠提昇腦中血清素濃度。目前抗鬱劑治療憂鬱症、焦慮症的成效都不錯,第一次接受處方,於六週時約有三成至七成個案病情明顯改善。

李怡慧指出,憂鬱患者如能接受妥善治療,可降低自殺危險性,提昇工作效能與生活滿意度。然而目前治療上常遭遇到困難,不少病人根本不認為自己罹患憂鬱症、焦慮症,應該只是「想太多」。

李怡慧說,常遇到病患問到「有什麼檢查可以證明?」,因為沒有科學性檢驗報告作為佐證,以致於約一半的案例在治療二次後就停止追蹤,延誤治療時機。

李怡慧解釋,目前抽血檢驗只能周邊血液中的血清素量,但無法測得中樞神經中血清素含量。常用來量測中樞神經血清素功能的幾種方法則具有侵襲性,甚至讓病人暴露在輻射污染,因此,臨床上較少使用。

這幾年來,成大精神科陸續使用「腦誘發電位」、「色胺酸耗盡」等兩種試驗,試圖提出科學性資料,讓病患瞭解自身病情。前者讓受試者接受不同音量的聲音刺激,進而觀察腦中血清素運轉體活性。

「色胺酸耗盡」試驗則可得知中樞神經暫時性的血清素下降狀態。健康受試者試驗後發現,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副交感神經活性下降,有倦怠及坐立不安感:焦慮程度較高者則更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反應,清楚表現出非病態性的焦慮特質。

李怡慧強調,如果腦中血清素下降時,就會產生不安、倦怠感。如常覺得疲憊不安,就應提高警覺,接受上述檢查,看看自己是否缺乏血清素。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85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可別以為氣喘只是幼年時就會發病,也有不少人是在成年後才出現氣喘;臨床上,就有不少人在年輕時出現氣喘症狀,但是卻因為症狀比較輕微而被忽略,直到老年時才因為有嚴重的氣喘症狀,因而被診斷出有氣喘。 成年氣喘病人約佔半數左右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表示,兒童期的氣喘病童約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吃生菜減重,對身體很不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在2016台北健康產業博覽會「健康美講堂」中提醒,習慣吃生菜減重,日積月累,不但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增加復胖機會,還容易子宮變寒,導致女性產生子宮肌瘤、子宮腺瘤,男性出現攝護腺肥大機率也會增加。 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慢性發炎會變癌症嗎?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長期慢性發炎是引發癌症的原因之一。醫師強調,長期慢性發炎會導致身體壓力升高,進而產生過多自由基,造成細胞老化,甚至形成惡性腫瘤,建議多運動可增加抗氧化力,降低罹癌風險。 身體對抗病菌 引起發炎反應 健檢診所預防醫學醫師林青瑜表示,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對於聽到身上長了腫瘤,就會感到很擔心;然而,腫瘤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者雖然都稱之為腫瘤,但是結果卻完全不同。尤其是乳房,經常會有良性腫瘤,很多婦女一聽到乳房長腫瘤,就非常害怕;其實,這和乳癌可是相去十萬八千里。 惡性:生長失控細胞+可遠處轉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