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憂鬱症的比例為什麼越來越高?!原來都是因為「這三件事」所苦~教你如何活得興高采烈?!

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現代人類的三大文明病是愛滋病、癌症與憂鬱症,每年全世界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有三億五千萬人正為憂鬱症所苦。

臺灣的數據也非常嚇人,衛生福利部統計,單單在二○一四年看診並請領治療憂鬱症藥物的就有一百一十六萬人,臺灣人每年至少吃掉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劑及安眠藥。據中研院歷年的統計,全臺灣有心身症、精神困擾的人約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甚至因精神疾病嚴重到領有殘障手冊的人也有二十多萬人;也有調查指出,臺灣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六百萬人,等於二十歲以上的民眾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憂鬱到曾有自殺念頭的人有兩百多萬人。

所謂廣泛性焦慮的外在表現就是浮躁不安、容易疲累,而且很容易不耐煩,肌肉經常緊繃,夜晚難以入睡或者睡得很不安穩,而且這些狀況持續半年以上。

這種身體明明不舒服,卻又查不出具體的生理疾病,有時會稱為心身症,也就是與焦慮、憂鬱、壓力有關的精神官能症。據統計,臺灣每年有十多萬人因心身症到醫院求診,而且大多數是正在工作的青壯年,不但影響個人,也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產生這些精神方面的困擾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生理上的,也就是遺傳或內分泌失調造成;第二個是心理上的,比如要求完美的性格或無法處理工作壓力;第三個是來自於環境的影響,大者如天災人禍的巨大災難,小者如居家環境的布置。最近的研究一再證實,心理與環境,甚至遺傳基因也會和環境互相影響,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單單只是把牢房漆成粉紅色,就會降低囚犯的攻擊性,稱為粉紅牢房效應。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心身症?主要原因大概來自於工作的競爭壓力。當然,面對新事物與新挑戰時,適度的壓力、適度的緊張感是好事,能讓我們集中精神與資源,也是渴望成長的象徵,但是若緊張焦慮到心神不寧,就太過度了,恐怕需要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

憂鬱症的比例為什麼越來越高?!原來都是因為「這三件事」所苦~教你如何活得興高采烈?!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如何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

 

有人建議適度避開令人煩惱的事情,也不要一早起床就看公司的電子郵件,破壞一整天的心情。養成每週一、二次與朋友吃飯談心的習慣,多關心別人,建立與人感情的親密連結。

白天要有充足的日照與光線,每天至少要有機會接觸到自然光,至於晚上回到家就不要有太強烈的照明,尤其睡前不要看手機,因為手機螢幕的藍光會干擾睡眠,而睡眠不足則會加重我們的壓力。

運動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若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外出運動,每天撥出五分鐘、十分鐘在房間做做簡單的健身操、瑜伽,或者類似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毛巾操,這樣的時間或環境總是有的。若有機會,利用工作空檔練習呼吸或者靜坐禪定,也是能迅速紓壓、讓心神安定的好方法。

假如沒有意識到自己正承受著壓力,恐怕會選擇用吃東西來紓解,尤其是甜食,不管是飲料或糕餅,這些高糖分子可以迅速提升腦中的血清張力素,壓力會暫時緩解而且產生幸福感,但是效果來得快也去得快,不知不覺中會一再渴求甜食,這也是肥胖愈來愈年輕化的原因,針對上班族還有一個名稱—過勞肥。

因憂鬱症的比例這麼高,我們身邊的親戚朋友一定有人正身受其苦,若勸朋友高興一點、想開一點,要他振作起來,或者想說服他不用擔心,情況依舊很好……這些言語的勸說不只無效,甚至還會加重其壓力,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是一無是處,而且還是個不知感激、不知好歹的人。

正在情緒困擾中的人無法透過理性說服走出困境,因為人的意志力與情緒是很難連線的,即便擁有堅強的意志,也很難克服沮喪。最好的方法是尋求醫療或輔導專業的協助,身為朋友只能從生活中透過活動這種間接的行動,轉移他們的心神焦點,讓美妙的感覺帶動低迷的情緒。

至於每個人(包括你我)在還沒有陷入情緒風暴前,要常提醒自己,生命裡總有失望,但是不要忘了,它是有限的,而且一定會過去;別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

 

憂鬱症的比例為什麼越來越高?!原來都是因為「這三件事」所苦~教你如何活得興高采烈?!

本文節錄:【活得興高采烈】一書

※刊登引用時還請編輯大德,協助我們推廣此書註明出處,圖片出處則標示(書名/時報出版)提供,謝謝您。

作者/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所以將近三十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且在近二十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著作有《迷路原為看花開》、《您撥的電話未開機》、《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讀好冊》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天就是「冬至」,想吃湯圓等應景食品可要格外當心!食藥署今(20)日公布各地方衛生局啟動「110年節慶時令食品稽查抽驗專案-冬季時令食品」計畫最新結果,共發現有3件不合格,包括酸菜及湯圓各1件分別檢出防腐劑苯甲酸及己二烯酸超出使用限量;五香豆干1件檢出不得使用的過氧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趕在10天期限最後,中研院P3實驗室內部調查報告昨深夜10點多終於送到指揮中心手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下午揭露,針對實驗室病毒究竟如何外洩?內部調查發現3大離譜疏失,工作人員在操作實驗動物時,竟未戴N95口罩、雙層手套、護目鏡或面罩,且沒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民開打第三劑,間隔時間決定不再縮短提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下午公布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最新決議,全民開打追加劑的第三劑疫苗將不再縮短間隔時間,仍維持在打完第二劑滿5個月以上接種;而第二劑、第三劑的混打也解禁,廠牌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有疑似本土個案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還有一例疑似本土感染的個案,目前正在判定中。 陳時中說,今日新增11例境外移入個案,為7例男性、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