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慢性腳踝疼痛 越早消腫 恢復會越好

記者黃誌寬/新竹報導

32歲張先生在一次爭奪籃板球的過程中,著地時不甚扭傷腳踝,當下痛到無法走路,腳踝立即腫痛又瘀青。朋友立即幫他冰敷,並到醫院照X光,醫師判讀沒有骨折,建議使用護具固定腳踝及用拐杖走路。他希望腳踝腫痛能趕快好起來,於是又去了國術館做整骨。3個月後,張先生腳踝的腫痛稍稍改善,於是再與朋友相約打籃球;可是打球過程中,一直覺得腳踝不舒服和疼痛,打完球後腳踝又再度腫起來。張先生對於持續腳踝疼痛,而且無法像以前一樣的打球感到很困擾,於是到復健科門診尋求診察。
慢性腳踝疼痛 越早消腫 恢復會越好

慢性腳踝疼痛 越早消腫 恢復會越好

示意圖:資料圖庫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主任陳文翔表示,像張先生這樣腳踝關節扭傷的病患,要避免後遺症的最重要關鍵,在於受傷後的第一個月,是否有適當的評估與固定。為服務這類患者,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將於七月開始設立「足踝疼痛特別門診」,希望能帶給民眾最好的醫療照顧。特別門診強調整合性的照護,從問診、檢查、評估、治療、衛教採取連貫性的服務。也將提供創新式的治療項目,包含超音波導引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及震波治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部何宇淳醫師指出,腳踝扭傷當下的處理會影響日後的功能。扭傷當下,處理原則依簡單的口訣PRICE。

腳踝扭傷處理口訣PRICE

Protection保護,避免腳踝關節囊及韌帶受傷加重,可使用副木、護具或石膏板固定

Rest休息,停止目前的活動及減少走動,必要走動時要用拐杖

Ice冰敷,在受傷起24-48小時內,間歇使用冰水袋冰敷15-20分鐘

Compression壓迫,使用彈性繃帶向心纏繞以消除腫脹,也有保護固定的功效

Elevation抬高,抬高腳踝以消除腫脹。

簡言之,足踝扭傷後,主要治療的原則在於消腫止痛,及避免組織受傷加重。越早消腫,日後的功能恢復將會越好。

慢性腳踝疼痛的原因複雜,陳文翔主任解釋,張先生腳踝疼痛的原因可能包含:1.對受傷程度沒有完整的檢查評估, 2.貿然接受不適當的治療,例如整骨,3. 太早回去做競賽型的運動,4.關節囊及周圍韌帶受傷後導致本體感覺的下降,腳踝反覆扭傷,造成慢性的關節不穩定現象。

 

慢性腳踝疼痛 越早消腫 恢復會越好慢性腳踝疼痛 越早消腫 恢復會越好

更多:台灣。好新聞報:www.taiwanhot.net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報新聞/王百佑報導 台灣在乳癌防治非常努力,不少企業家都投入支持乳癌防治衛,但在台灣乳癌患者逐漸年輕化,資料顯示國人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病例台灣9%,是美國4.5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20年有230萬名女性確診乳癌,全球發生率首次排前於肺癌。 黑后量粒醫妍生技贊助乳癌防治公益衛教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迎戰縣市長選擇,內閣改組消息甚囂塵上,傳出將朝年輕化調整,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也被媒體問到怎麼看內閣改組,陳時中笑了笑自嘲「如果提到年輕化的話,那我就出局了嘛」,強調內閣那是行政院的業務。 另一方面,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再度見到本土「+0...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際Delta變異株威脅越來越大、打完兩劑疫苗也可能防不住突破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27)日證實,已經報准同意民航局的機組員管理新制,將原本可在家居家檢疫的機組員條件限縮,只要還沒打完完整2劑疫苗取得保護力者,不准再回家居家檢疫,得改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0」回來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沒有本土病例,但新增7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個案是分別自瑞典、美國、印尼及印度入境,值得注意的是,均持有搭機前3日檢驗陰性報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