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感冒時怎麼吃?2大招吃對快點好|康健雜誌

感冒時怎麼吃?2大招吃對快點好|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王暄茹
圖片/陳德信

依據不同類型的感冒如呼吸道、腸胃道症狀,飲食原則也有差異:

【呼吸道症狀的感冒:不需過於清淡,但得避油膩】

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咳嗽是感冒常見的呼吸道症狀,雖不致影響腸胃道消化功能,但會讓食慾變差,味覺、嗅覺變鈍,甚至有苦澀味。美兆健康管理中心營養科主任詹恩慈提醒,準備三餐時要留意下列三大原則。

1.以最少量、濃縮的飲食獲取最高熱量。

這是為在缺乏食慾或味覺苦澀的情況下,多攝取身體所需能量,如濃湯所含的熱量及營養素就比清湯多;如果習慣吃中式早餐稀飯、豆腐的人,可在豆腐上撒點肉鬆、海苔;蒸蛋時加一點點香菇丁和肉末就成了茶碗蒸,這都是在少份量食物中增加熱量的方法。

2.選擇高品質蛋白質,增加身體修復能力。

高品質的蛋白質包括豆腐、豆漿、和蛋類等,詹恩慈自己感冒時就會吃一點蒸蛋。深海魚也是,因屬於較好消化的短鏈蛋白質。

雞湯中也含有蛋白質,加上熱湯沖刷黏膜會比較舒服,但不建議吃肉,因大塊肉類原本就較不易消化,加上醫生有時會加開胃藥、胃乳片以免感冒藥傷胃,但胃藥會抑制胃酸分泌,更降低胃消化肉類的功能。

牛奶則容易生痰,有些人的乳糖耐受性低,也容易拉肚子,中醫師及營養師都不建議以牛奶作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

3.以流質食物為主,減少腸胃消化負擔。

詹恩慈建議以果汁代替新鮮水果,雖然果汁缺少纖維質,但反倒能降低腸胃負擔,「我不建議平常喝果汁,但感冒時喝果汁能幫忙補充維生素C及水分。」

酸酸甜甜的果汁如奇異果汁、柳橙汁等都有豐富的維生素C,且酸甜味道能夠刺激食慾、去除口中的苦澀味。她建議,偶爾也可以試試類似泰式料理中的酸味和甜味,但千萬不要辣味。

敏盛醫院護理長楊淑君則建議熬點好消化的粥,比如將蔬菜和排骨肉卸下切碎熬粥,或將瘦肉換成鱈魚、仔魚等都可以。

另外,食材選擇上,可挑選富含維生素B、C和β胡蘿蔔素,和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功效的食物,如蒜頭、咖哩、洋蔥、紅心地瓜等。咖哩中的薑黃素和洋蔥的槲黃素都屬於很好的抗發炎成分。

烹調方式最好以蒸、燙、煮較清淡的方式為主。比如燙青菜可以加一點點蒜頭、醬油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初榨橄欖油,嘗起來有點像和風醬。

【腸胃道症狀的感冒:增加咀嚼時間,充分分解食物】

遇到諾羅或輪狀病毒感染讓人上吐下瀉時,真的就得嚴格限制清淡飲食。除了稀飯、白吐司外,乾飯其實也算是清淡飲食。

「腸胃炎或上吐下瀉不是非得吃稀飯不可,而是把咀嚼時間拉長。」詹恩慈解釋,咀嚼時間足夠才能讓唾液完整分泌並分解食物,當食物到達腸胃時,所需的消化時間相對縮短,因而降低腸胃負擔。

這時候的水分補充也格外重要,敏盛醫院護理長楊淑君建議,可用電解水或稀釋過的運動飲料代替白開水。

如果真的吃不下或吃了就吐、就拉,也不用勉強一定要吃東西,反讓身體更不舒服,詹恩慈說,那段時間就讓身體休息、腸胃清空,當身體慢慢復原,自然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吃。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534)

【延伸閱讀】

中醫/「柑橘」養生撇步!4大禁忌吃錯更傷身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糖尿病雖然不是絕症,但是,併發多種慢性疾病卻猝不及防!糖尿病是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平均每55分鐘就奪走一條人命!尤其幾乎佔糖尿病患者9成的第二型糖尿病人數,持續快速增加,且有年輕化趨勢,令人人擔心提早產生併發症。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美國《時代》(TIME)報導,美國醫學協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40歲的江先生小腿受傷,三個月來傷口始終無法完全癒合,所以至門診求診,抽血檢驗後才發現原來他已罹患糖尿病。江先生進行3個月的基礎胰島素治療,再加上半年來積極飲食與運動控制,糖化血色素已從原本的13.6%大幅下降至5.6%(糖尿病診斷標準為大於6.5%;正常標準為小於5.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傳統試管嬰兒培養 難掌握胚胎完整動態 隨著現代生殖醫學技術日新月異,先於體外受精,培養成囊胎後再植入母體的「試管嬰兒(IVF)」,因受孕率較高,已然成為許多不孕症夫妻治療的首選之一。傳統培養胚胎的空間是一個模擬母體子宮環境的溫室,其溫度、濕度、氣體濃度與酸鹼度...

閱讀詳情 »

過去提到慢性腎臟病,多數人往往會直覺認為,一旦步入洗腎,也就是俗稱「洗腰子」的階段,就代表距離人生終點不遠了。但事實上,只要透過妥善治療與控制,腎臟病患者也可以擁有「腎」利人生!而近期國內更有研究發現,若患者於治療期間適度以中醫藥介入協助,更有助延緩腎功能衰竭病患的存活率。 只要透過妥善治療與控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