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感冒後立刻做這9件事,比吃什麼藥都管用!為家人健康收藏吧!

秋風瑟瑟,轉眼又到了感冒的高發季。但得了感冒該治,還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扛著,直到它自然痊癒?眾說紛紜的觀點也讓人難辨真假。感冒到底是怎麼回事、感冒後應該怎麼辦?綜合美國最新研究,為您揭示了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

 

感冒的三個真相

感冒後立刻做這9件事,比吃什麼藥都管用!為家人健康收藏吧!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2010年10月發佈的一份《感冒白皮書》,為我們揭露了有關感冒的三個「一」真相。

 

第一個「一」:感冒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綜合徵」,有超過100種以上的病毒可能誘發感冒;

 

第二個「一」:一般來說,感冒的症狀會持續一星期,不論服藥與否;

 

第三個「一」:感冒的起點,應該是出現症狀的一天前,此時病毒已經在你的體內駐紮。

 

更確切地說,感冒病毒會在體內潛伏18—48個小時,然後突然爆發。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包括咽喉腫痛、打噴嚏、鼻塞流涕、身體疲倦。在英文中,由於「感冒」和「寒冷」為同一詞,很多人都覺得感冒是「凍出來的」。事實並非如此。

 

不管你是衣服穿得太少、光腳走在地上還是頭髮沒吹乾就出門,這些都不會導致你感冒——但是會導致抵抗力下降,讓病毒們有機可乘。」美國註冊護理師菲利斯‧布朗說,相比之下,乾燥更容易帶來感冒,因為身體黏膜的抗病毒能力會因為缺水而下降。

 

感冒攻擊每個人的次數也不一樣。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兒童每年會感冒8—10次,上學的孩子會達到12次之多,這不是因為他們抵抗力差,而是因為孩子們關係更親密,病毒傳播的幾率大。

 

相比來說,「冷漠」的成人們每年得感冒2—4次,女性多於男性,30歲左右的女性最易中招,因為她們是照顧孩子的主力軍。年過60以後,感冒次數會減少,平均每年1次。

 

亂吃藥不如休息好

《感冒白皮書》同時指出,很多人並不知道,感冒其實沒得治。有些人會服用抗生素,其實抗生素根本不能消滅病毒,胡亂吃藥可能會加重病情。感冒藥的主要功效是緩解症狀,讓你感覺好受點、休息好點,但並不能縮短病程。那麼,究竟哪些事情是感冒後必須做的?美國「健康播報網」認為,以下9件事必不可少。

 

第一步:找一張床。

感冒後,最好給自己找張舒服點的床躺下來。不要想著去上班,也不要強忍著出去聚會、玩樂或者運動。睡覺就是「最好的感冒藥」,每天一定要保證8小時睡眠。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請假在家休息1—2天,這樣可以少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第二步:補點維生素C。

不管是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還是吃點富含維C的水果,比如棗、橙子、獼猴桃、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緩解感冒症狀的作用。一般來說,酸味重的水果維C含量都不少。喝橙汁在補維C的同時,還能消除口腔中的不適感。

 

第三步:吃塊黑巧克力。

它不僅能補充抗氧化劑,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還顯示,其中所含的可可鹼有止咳功效。

 

第四步:打開加濕器。

秋冬季節乾燥的空氣會讓呼吸道感到不適,在床邊或沙發邊放置加濕器,可以讓你呼吸更順暢。使用前,最好徹底清洗一下,以免病毒通過其散播。

 

第五步:吃流質食物。

熱湯和熱粥都是不錯的選擇。幾百年來都流傳著雞湯治感冒的說法,英國學者發現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雞湯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減少咳嗽,而且熱湯和熱粥的蒸汽也有助於緩解鼻塞。

 

第六步:換個大水杯。

保證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電解質飲料。

 

第七步:遠離乳製品。

奶酪等較難消化的奶製品,感冒時最好別吃,但是可以適當喝些牛奶。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喝些酸奶。

 

第八步:服用非處方藥。

布洛芬、撲熱息痛或止咳糖漿等非處方藥都能減輕感冒的症狀。雖然這些藥不能抗病毒,但能讓你感覺好受些。

 

第九步:耐心等它過去。

你的病需要7天左右才會自行消失。但如果症狀一直持續或急劇惡化,最好去醫院請醫生診斷。

 

對付感冒三件寶

感冒雖然不是大病,但持續不斷的症狀卻讓很多人坐立難安。對此,《感冒白皮書》針對喉痛、咳嗽、鼻塞三大症狀,給出了緩解的小竅門。

 

喉痛:淡鹽水。將7.5克鹽溶解在250毫升溫水中,緩慢漱口可以緩解咽喉腫痛,每隔6—8小時漱口一次。不要使用刺激性的漱口水,它們可能會加劇呼吸道乾燥。吞嚥較硬的食物,最好慢些,以免劃傷咽部。如果聲音沙啞,就避免在嘈雜的環境中說話或大聲叫喊。還可以準備一些含片或噴霧,症狀較重時使用。

 

咳嗽:止咳糖漿。咳嗽是身體清除外源性物質的一種手段,但劇烈的咳嗽會影響睡眠或導致胸痛。最好的辦法是,在咳嗽劇烈的時候喝點止咳糖漿。

 

鼻涕:熱蒸汽。擤鼻涕的時候最好使用軟紙巾,這樣可以防止鼻子被蹭破。擤鼻涕切忌太用力,程度的標準是以耳朵聽不到嗡嗡聲為宜,以免對耳膜造成損害。如果鼻涕難以擤出,可以「聞聞」熱蒸汽或薄荷油,或使用滴鼻液。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代人壓力大,許多人都有難以入睡或是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有別於以往以學術為主的醫學團體,「亞太呼吸睡眠整合協會」由產學界共同成立,強化醫界與其他產業的連結與整合,齊心協力推廣優化呼吸睡眠,一同為國民睡眠品質而努力。多種因素干擾睡眠 全國安眠藥使用人口超過400萬亞太呼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黴漿菌感染會藉由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接觸傳染,多發生於學齡前孩童,尤其在團體中感染機率更高,初期症狀會出現高燒、乾咳,部分病患則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因與腸胃發炎症狀相似,因此早期診斷上較難確診;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兒科主任廖裕民指出,雖免疫力較好的病患會自然痊癒,但大部分病...

閱讀詳情 »

  一名婦女被告知罹患了五十肩,驚訝的說:「我以為只有五十歲的人才會有這種症狀!」其實五十肩不是五十歲的專利,適康復健科診所院長陳建宏說明,五十肩是指肩關節發生沾黏,導致整個肩膀活動的角度受限、疼痛產生,好發的年齡層雖然多在五十歲左右,但並非只有中年才有,其中又以女性族群高於男性,多見於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位90歲阿嬤,8年前置放腹主動脈支架,最近因噁心、嘔吐、頭暈而求診。經電腦斷層發現,該病患的支架嚴重阻塞,且發現超大血管瘤,已造成左腹及大腿疼痛下肢缺血。澄清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南玉芸以微創導管清除血栓手術,成功打通動脈血管,及加長支架預防血管瘤破裂。她呼籲,有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