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情緒盪鞦韆 雙相症要如何確診?

情緒盪鞦韆 雙相症要如何確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躁起來時,很容易跟人起衝突,得罪很多人,還跟教授對罵,後來,研究所就退學了;也常跟家裡人吵架,就莫名其妙,看什麼事都不順眼。」「參加了盪鞦韆團體,才了解自己情緒起伏的問題所在。現在知道除了藥物,自己也要有健康的生活作息、適當處理情緒波動與人際關係,整體情緒就會較穩定,也比較不會被這個病帶著走,失去自我跟人生」。

雙相症確定診斷平均要花7~12年

成大醫院兼任護理督導長、成大護理系林靜蘭副教授指出,雙相症通常初發於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終身盛行率約2~6%,但可能被低估,因為確定診斷平均要花上7~12年的時間,不少患者終生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或重鬱症。

經歷情緒起伏困擾衍生各層面問題

林靜蘭副教授表示,雙相症會有情緒失調、衝動表現、人際關係障礙、持續憂鬱等表現,其病程呈現高度復發性、慢性化,容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常在緩解與發作交迭間經歷情緒起伏的困擾,衍生人際、學業、職業及家庭層面等問題,如低學業成就、高自殺率、高離婚率及犯罪率,並衝擊其生活品質。

穩定日常生活節奏可增進情緒穩定

研究顯示,雙相症的病因是與遺傳、神經發炎反應和社會節奏失衡的彼此惡性循環所致。情緒疾患病因理論之一的「社會時鐘理論」,指出內在生理節奏及外在生活節奏的失衡,為情感性疾病惡化的重要因素。實證研究亦發現,晝夜節奏紊亂會干擾血清素及多巴胺迴路而引發情緒起伏,而且「負向的疾病觀感」常導致雙相症患者不願接受照護,不願遵囑服藥的比例甚高,且停藥後再發病的風險逐年提高,病人功能退化、再住院的風險及醫療照顧的成本也跟著增加;因此,穩定的日常生活節奏可增進情緒穩定。

維持期透過心理社會治療

而要改善雙相症病人遵囑治療的意願,得從改善其疾病觀感著手。林靜蘭副教授表示,病人在急性期以精神藥物治療為主,但後續維持期則應透過心理社會治療,以有效協助該病人規則服藥及處理情緒起伏問題,減少情緒症狀發作。

控制自己情緒盪鞦韆

成大醫院為雙相症病友所提供的「盪鞦韆團體」,即為其中一種有效的心理社會治療模式;林靜蘭副教授指出,運用基因與環境互動關係的實證知識,教育與鼓舞嚴重情緒困擾者控制自己的情緒鞦韆,其中有關健康節奏的實證知識,包括適當的人際界線、情緒管理與健康生活作息,亦有助於一般民眾平時保養其健康情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5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整理編輯/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生氣,少動肝火,這樣對身體不好喔!」肝臟是幫助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想要守住其正常機能,除了良好的作息與生活習慣、飲食之外,似乎與本身脾氣好不好也有關係?而中醫常常講的「大動肝火恐傷身」,真有它的道理嗎?   保持身心舒暢 中國醫藥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高血壓會引起心血管疾病,而且高血壓有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很多人會因為遺傳而有原發性高血壓,以致對於高血壓的防治要特別注意。不過,也有不少人會出現白袍高血壓,就是在家裡量血壓都正常,只要到醫院去量血壓,就會血壓飆高;醫師提醒,為避免出現白袍高血壓,最好是到醫院後,先休息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臟外科手術的難度與風險極高,醫師亦無法百分百預知最後的結果,但透過風險分析與術前的防範,現在將可望改善手術結果並提高術後的存活率。新藥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患者帶來新曙光根據美國新聞媒體路透社Reuters及Business wire報導,Tenax製藥公司在與美國FD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南投一位肺癌的患者日前突然出現血壓驟降、呼吸急促、疲憊倦怠等不適症狀,心臟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患者有大量心包膜積液,且已經出現包膜填塞壓迫現象,實行心包膜穿刺術(pericardiocentesis) 並引流心包膜液體後,患者血壓、心跳狀態漸漸恢復正常。心包膜液主要作用為減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