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恐慌症患者倍增 完美主義者最容易罹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事事要求完美卻放不開,小心恐慌症容易找上門!近幾年工作壓力大,罹患恐慌症的人數明顯增加,平均每10位前來精神科求診的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完美主義者、急性子、性格堅毅固執又矜持的人,最容易發生恐慌。

恐慌症發作,就像無預警的身心大地震!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恐慌症發作通常沒任何預兆,會在短時間內(5-30分鐘內)出現急遽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明顯的身體症狀,不舒服的感覺彷彿快要昏倒或快要死掉,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我解離失真感或身體感覺異常情形。

大多數的恐慌症患者在發生上述症狀時,多半都會誤以為是身體出了問題,直到檢查結果顯示身體沒有任何異常時,才在醫師的提醒下,知道自己可能是罹患了恐慌症,進而跑來精神科尋求協助。

施佳佐說,從門診經驗來看,這兩三年因恐慌症而前來求診的患者,約增加了1-2倍左右,平均每10位精神科患者就有1人有恐慌症,且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而神經敏感、凡事追求完美、性格堅毅固執、好勝心強、急性子、容易預期性焦慮、處於高壓生活或近期發生重大變故的民眾最容易發生恐慌。

其實,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恐慌症是潛意識壓抑失敗的結果,和心理的防衛機制有關;而若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部分恐慌症患者則是因大腦中某些生物機能失衡、神經傳導物質缺損、自律神經失調所致。

因此,治療上,大多還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施佳佐進一步說明,藥物治療主要仍以抗焦慮和症狀緩解為主,患者服藥後普遍效果都很不錯。不過,有時仍得搭配認知行為治療,畢竟不少患者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理障礙,因此,透過重建患者發作時害怕的症狀,並藉由治療過程調整患者在面對這些症狀時的反應,便能達到降低患者的恐懼感、進而改善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施佳佐強調,恐慌症雖不是什麼大病,但若不積極治療,部分患者容易因此引發憂鬱症,提醒民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避免進一步的併發症狀,不但發作時的減輕痛苦,也可減少奔波各大醫院的辛勞。因此,若有類似症狀,應積極尋求專科醫師診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8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準備迎接年節假期,少不了得和親友吃吃喝喝,但癌症病友可得多注意,飲食可得仔細挑選,吃對食物,才能有足夠營養,度過治療期間;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指出,尤其應避免食用生食外,隔餐食物食用前也要記得再次加熱,且留意食物保存期限,才能健康過好年。隔餐飲食加熱再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正確挑選食品營養標示 健康過好年迎接農曆春節到來,家家戶戶總會採買各式應景食品,但在挑選時,一定要睜大眼睛多注意,尤其食品包裝、營養標示到熱量等,都是挑選時關鍵;但到底要怎麼挑選年節食品才是最安全的呢?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其實民眾只要掌握簡單三個步驟,了解如何正確閱讀包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辛苦工作、念書一年,到了年假期間,不少民眾難免會恣意放縱一番,大魚大肉犒賞自己的辛勞,親朋聚會也常常通宵聊天,但如果沒有適當的假期安排,長時間狂歡後未給自己留一段收心時間以為緩衝,假期結束後則容易出現因無法抽離放假氛圍,導致產生收假症候群症狀。連假症候群上身 工作成效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61歲男性病患於去年8月初因咳嗽帶黃痰、呼吸急促合併發燒,掛急診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出現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短短三週內併發肋膜積水與氣縱膈,八月底因肺部纖維化導致拔管失敗,無法脫離呼吸器,只能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經3個月的治療後順利出院,但因流感併發肺炎使得肺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