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運動不是好事

「要活就要動」,這句話是對的。但是要附註------千萬別過度,會造成更多的身體傷害。

很多人都提倡要「多運動,這樣可以常保身體健康」。其實這句話有很大的問題。筆者也建議要運動,可是只限於軟性的運動。例如打太極拳、做做柔軟操、適度的拉拉筋骨、泡泡澡、做做瑜珈……等等都是一些慢性軟性的運動,但是都會出汗。出汗量可以由你自己控制,不需要大量的浪費體內能量。這些都是筆者大力推薦的。

本來運動就是要把體內因日常工作產生的酸質,利用皮膚上的淋巴腺排汗效果,順利的排出,而不必經過肝、腎,讓肝、腎可以減輕工作量,而達到適度的「休息」,這是最佳的狀況。這樣一來可以減低體內的酸質殘留,讓體內各臟腑可以提高工作能力,減輕不必要的能量損失;二來可以利用排汗而迅速的排出在體內殘留的「藥毒」。吃了多久的藥都沒關西,只要天天泡腳或泡澡,要泡到流汗喔。不然效果有限。長期下來你的身體,就會慢慢的恢復往日的風采。四肢也不會冰冷或麻痹,血路也會完全通暢。運動後經過適度的流汗,精神會更好、體能會提升,這才是正確的運動。

但是急性和過度的運動,卻會適得其反。因為運動時,體內也是會大量而快速的產生「酸質」,雖然有大量的排汗,但是那是「宿酸質」,並不是運動時產生的。運動時產生的酸質要經過1~2小時才能透過皮膚排出(如果那時候你還在運動),把「宿酸質」排出了,但是卻製造更多的「新酸質」。讓五臟六腑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這樣一來一往,算盤打來打去,好像弄錯了,不但沒有讓身體更健康,卻讓身體這部偉大的「機器」磨損的更嚴重。身體更累,更加速的讓你的身體提早「退休」。運動後會讓你感到更累,這一定是不對的運動。運動的方法要用對啊!

多數的運動員,都有運動傷害,而且平均壽命並不長,其原因正是如此啊!所以說急性和過度的運動絕對不是好事。適度就好,適度就好。

找個軟性的運動來做做,別太操勞你的身體了,「它」需要正確的「呵護」哦!

多數的老人家,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的毛病,用這個方法也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要搭配其他的措施,效果很驚人喔。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天氣變冷肌膚乾燥緊繃,大家都說玻尿酸保濕有效,但有民眾卻越擦越乾!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保濕產品要看個人膚質來挑選,建議民眾要親自試用,同一種成分並不是大家都適合,就有些人會對玻尿酸過敏。趙昭明醫師說明,所謂保濕一定要保水保油,玻尿酸是屬於鎖水的成分,皮膚很乾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接受手術者要注意了!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外用殺菌劑藥品若未依藥品說明的方式配製、使用或儲存,會遭微生物汙染,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及致命性菌血症或敗血症;有接受手術者、需要定期消毒皮膚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靜脈注射接受治療者,如化療患者、接受輸血者或是血液透析患者,皆為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經常頭暈、無力、貧血,可不是正常老化現象別輕忽!一名63歲的計程車司機,去年開始出現臉色蒼白、手指無血色、莫名疲勞等症狀,一次駕車途中嚴重貧血暈倒而釀成車禍,才驚覺身體有異,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所幸經過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目前身體已恢復正常。骨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全世界或台灣,腦中風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在已開發國家中,腦中風更是造成長期失能的首要原因。為協助中風患者復健,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引進全自動機器人步態訓練儀,讓腦中風病患能儘速恢復行走目標。腦中風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害,嚴重將造成併發症甚至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