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怎麼拼都沒動靜? 早起、晚睡好孕難到

怎麼拼都沒動靜? 早起 晚睡好孕難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治療不孕就像是場辛苦的戰役,近來更因為現代人作息改變、晚婚、不安全性生活等因素,不孕症病例增加。不過日本研究發現,想治療不孕症,可以從「社會時差」調整。

原來引發不孕的危機,從日常生活就在累積!日本研究表示,所謂的「社會時差」是指,現代人作息與早期不同,過去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生活的時鐘就跟著太陽運行;而現在人因為工作必須早起、晚睡,白天就待在辦公室,下班時已「不見天日」,晚上又接受過多非自然光源,竟會增加不孕風險。

注意!生理時鐘會影響排卵周期

研究人員以雌性老鼠做實驗,設法調整牠們的生活作息,並觀察其排卵周期變化。結果發現,年齡較大的老鼠反覆調整後,就會停止排卵、出現不孕現象,如同人的年齡會影響受孕,而作息不正常更會增加不孕風險;不過處於適合受孕年齡的老鼠,即使有社會時差還是不會有影響。由此可見,這項研究與人體年齡仍有關聯。

首要目標:避免生活中「光害」

報告顯示,由於現代人暴露在自然光下時間短,又在不當時機接受過多光源,例如:日光燈、電腦、手機螢幕等;而因為生理時鐘會對動物排卵周期產生不良影響,隨著年齡增加而出現不孕,若回歸過去跟隨「大自然」生活,可能有助治療隨年齡增長出現的不孕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4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自從全國進入3級防疫警戒,一夕之間人們為疫情快速進入社區感染感到措手不及,隨著每日病例數增加,股市經濟生活全面受到影響,來路不明的傳染鏈,醫療系統負荷超載,超過以往SARS的死亡病例等等。身處在如此大規模的創傷情境中,人們被引發出種種的不確性,同時伴隨著深深的無助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自6月15日疫苗開打,大部分縣市優先安排85歲以上長者施打,五個縣市擴大到75歲以上,進入第三日,傳出共有9人在施打疫苗後死亡。對此外界又有疑慮,事實上,這個議題在往年施打流感疫苗時都會出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這些不良事件發生在接種疫苗之後,也可能與疫苗完全無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16)日晚間陸續傳出施打牛津AZ疫苗後死亡事件,今(1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已收到11例個案,當中8例是80歲以上年長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各國開啟新冠疫苗廣泛施打時,不論牛津AZ、輝瑞BNT、莫德納都有類似案件,目前沒有看到疫苗緩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統計,男性感染了COVID-19(新冠肺炎)後會比女性來得嚴重,過去科學家歸因於,可能是男性和女性之間荷爾蒙差異所造成的;部分論文指出,因為男性比女性擁有更高濃度的睪固酮,所以容易造成COVID-19病情惡化。但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表示,低濃度睪固酮反而可能增加男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