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怎樣鑑別營養素的缺乏

怎樣鑑別營養素的缺乏

當人體營養缺乏時,常會出現一些警告信號或症狀。這時,利用食物補充缺乏的營養素,是一種取材便利、簡單易行、安全無毒、無痛苦、療效顯著的妙法。

缺乏維生素A:

指甲出現凹陷線紋,皮膚瘙癢、脫皮、粗糙髮乾,眼睛多淚、視物模糊、夜盲症、乾眼炎,脫髮,記憶力衰退,精神錯亂,性慾低下等。故應多吃鰻魚、比目魚、鯊魚、魚肝油、雞羊牛豬肝臟、蛋黃、奶油、人造黃油、乳酪、柑橘、大棗、白薯、胡蘿蔔、香菜、韭菜、薺菜、菠菜、黃花菜、萵筍葉、西紅柿、豆角類等含維生素A比較豐富的食物,其中雞肝含維生素A最高。

缺乏維生素B1:

腳氣病,消化不良,氣色不佳,對聲音過敏,小腿偶有痛楚,大便秘結,厭食,嚴重時嘔吐、四肢浮腫等。故要注意多吃豬肉、動物肝腎、全脂奶粉、小米、玉米、豆類、花生、果仁、南瓜、絲瓜、楊梅、紫菜等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其中花生米含維生素Bl最多。

缺乏維生素B2:

口角潰爛,鼻腔紅腫,失眠、頭痛、精神倦怠,眼怕光,***發炎,皮膚多油質,頭皮屑增多,手心腳心有燒熱感等。故要多吃動物肝和心、雞肉、蛋類、牛奶、大豆、黑木耳、青菜等含維生素B2較高的食物,動物肝臟中的羊肝在食物中含維生素B2居首。

缺乏維生素B3:

舌頭腫痛、口臭。故應多吃瘦肉、牛肝等食物。

缺乏維生素B6:

口唇和舌頭腫痛、粘膜乾涸,肌肉痙攣,孕婦過度噁心、嘔吐。宜多吃土豆、南瓜、啤酒等食物。

缺乏維生素B12:

皮膚粗糙,毛髮稀黃,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手指腳趾常有麻刺感。宜多吃魚蝦、禽類、蛋類及各種動物肝臟等食物。

缺乏維生素C:

骨質和牙質疏鬆,傷口難癒合,牙床出血,舌頭有深痕,不能適應環境變化,易患感冒,微血管破裂,嚴重的出現敗血症。要注意多吃鮮棗、山楂、柑橘、獼猴桃、柿子、芒果、黃瓜、白蘿蔔、絲瓜、西紅柿、菠菜、香菜、韭菜、黃豆芽等含維生素C較豐富的食物,其中鮮棗在果類中含維生素c最高。

缺乏維生素D:

佝僂病,軟化病,頭部常多汗。宜多吃的食物有魚蝦、蛋黃、奶製品、蘑菇、茄子等。

缺乏維生素E:

肌肉萎縮,頭皮髮乾,頭髮分叉,易出虛汗,性機能低,婦女痛經。要多吃畜肉、蛋類、奶及其製品、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食物。

缺乏維生素P:

毛細血管變脆和斷裂出血,動脈粥樣硬化。宜多吃蕎麥、豇豆、扁豆、杏子、葡萄、茄子、芹菜等食物。

缺鈣:

性情不穩定,易動怒,關節痛,四肢麻木、抽筋等。宜多吃蝦,小蝦皮,貝、牡蠣、帶骨罐頭魚,牛奶巧克力、豆類及其製品食物。其中小蝦皮含鈣量最多。

缺鐵:

疲累,皮膚瘙癢,指甲易斷。要注意多吃驢肉、豬肝、豬血、牛羊腎、羊舌、黃豆、蠶豆、白高粱米、腐竹、大白菜、黑木耳等含鐵量較多的食物,其中黑木耳含鐵量最高。

缺鋅:

嗅覺和味覺障礙,脫髮,睾丸萎縮,精子沒活力。應多吃牡蠣、牛肉、雞肉、豬肉、全脂淡奶粉、核桃、蘋果等含鋅量高的食物,其中牡蠣含鋅量最高。

缺碘:

甲狀腺腫。宜多吃海帶、海參、蠔、魚、紫菜等富含碘的食物。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內洗腎及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一般認為,不當飲食是主要原因之一,國外2項研究證實,多吃蔬果及全穀物食品,有助於降低第2型糖尿病風險,例如,多吃燕麥片,就能有效較低糖尿病機率。 最近《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這2篇研究,來自哈佛醫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發現,多吃全穀物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七十歲的王老爹(化名)罹患糖尿病三十多年,糖化血色素都在12%以上,從醫學中心看到地區醫院,每個醫生都告訴他血糖太高應該要打胰島素,但王老爹就是堅持不想打胰島素,甚至因此換醫院換醫生看診,某一次原本醫師請假的狀況下,王老爹改掛高雄健仁醫院新陳代謝科蘇聖棋醫師的門診,雖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思覺失調症青少年復發的傷害比成人大!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黛玲表示,思覺失調症第一次發作通常在青少年階段,如果沒有辦法規律用藥,反覆復發會對青少年大腦造成非常大的損傷,鼓勵年輕患者不要害怕治療,隨著藥物進步,現今長效針劑不必每天服藥,提升便利性、副作用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校園陸續傳出輕聲案件,台大傳出3位學生尋短、海科大情侶、成大生在租屋處燒炭,諮商心理師胡延薇坦言「很擔心造成模仿效應」,學生的心理健康成為需要迫切關注的議題。也由於短時間內的媒體接連報導,的確有可能催化有自殺意念的人轉為具體行動。學生族群煩惱類似 容易引起共鳴成年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