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在夏季,你常常健身卻依舊頭腦沉重,身體疲倦,甚至腸胃脆弱嗎?如果是這樣,或許你需要多些了解夏季該如何出汗。

  從中醫觀點看,這樣都是因為“陽氣鬱積在內無法宣發,進而形成寒濕”所致。

  有中醫師指出,夏天大家躲在冷氣房裏圖涼爽,造成“陽氣未宣發,反而在體表生出寒氣”。

  因為一分寒氣,常伴有一分濕氣,體內聚集的濕氣沒有排出去,在體表就會形成皮膚水腫,或長濕疹、發癢;

  在關節處會造成四肢酸痛;

  在腸胃道會形成吸收不良的問題,久而久之則會造成營養不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甚至睡了很久也有睡不飽的感覺;

  因為陽虛(陽氣不升發),頭腦所需要的能量無法向上供應,所以會思緒不清、頭腦不清醒。

  為什麼要重視“出汗”?

  從西醫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來“調節體溫”,因為流汗後,皮膚溫度平均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

  然而中醫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之說,例如喝粥出汗、運動發汗、熱水泡腳發汗等,甚至認為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一些中醫師依據出汗的時間與狀況,還可以判定身體的健康與否。

  按照中醫學說,夏天出汗,是給人體提供了最好的“除濕”機會

  經過了秋天的涼、冬天的寒、春天的濕,身體陽氣已被壓抑了半年以上,累積許多寒氣、濕氣。所以應該在夏天時,透過適當的運動,身體體表的溫度上升、正確發汗,讓末梢的微迴圈打開,幫助體內排出這些寒與濕。

  西方科學家最近也發現:在每個汗腺內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這種物質能阻止外界細菌和病毒從汗腺進入人體,出汗可以清洗毛孔,排出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和其他有毒物質及廢物。

  夏日實用出汗指南

  一、蒸蒸出汗,但不可淋漓

  中醫認為正常出汗應該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說:可以看到汗珠,卻不能讓汗像下雨一樣地流。不論冬、夏,完全不活動或是輕微活動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太多汗

  1、自汗:白天不自覺地出一身汗。

  原因:“實氣太旺”或“陽氣過虛”、“元氣虛弱”。

  治療:“實氣太旺”,宜飲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

  “陽氣虛”,要用補氣的藥,像是人參、粉光參等。

  2、盜汗:晚上睡著了才出汗,醒了就不會出汗。

  原因:體內的陰液不足。

  治療:服用“當歸六黃湯”,或是吃點滋陰降火的藥,像是知母、黃柏、黃連等。

  更年期婦女可以吃點山藥、野葛根、蝦與牡蠣等食物。

  緊張、壓力大的人,可以用點菊花、牡丹皮、知母等藥材。

  太少或不出汗

  原因:

  1、外寒─天氣或環境寒冷所致。

  2、內寒─人體陽虛而無力發汗。

  治療:適度吃一些“辛味藥”,讓人體的“陽氣”宣發。

  二、夏天的“正常出汗”法

  此外,中醫養生理論也講究“出汗要依照四時(季)做調整”:春夏養陽,可以運動出點汗。秋冬養陰,不宜過度運動,汗應該流少一點。

  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建議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5~7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3~7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

  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6次,甚至是一個呼吸迴圈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三、由出汗自測健康

  中醫認為,從一個人出汗的時間、部位、氣味及顏色,都可以看出身體異常的端倪。

  1、出汗時間:白天不正常出汗屬於“陽虛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屬於“陰虛盜汗”。

  2、出汗部位:“頭汗”過多可能是脾胃有濕熱,或暴飲暴食後的“積食”;老人及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多半是因為氣虛所致。

  “手足心多汗”多半是陰虛,也可能是胃熱或熱症。

  “心窩、胸口多汗”多半是因為思慮過度所導致的“心脾虛弱”。

  3、汗的氣味: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濕熱有關,一般屬於“肝熱”。

  4、汗的顏色:黃汗、紅汗或黑汗分別代表身體不健康的徵兆。

  四、出汗過多如何預防中暑?

  夏天要流汗才算健康,但是流汗過多,造成陽氣太過消散,也對身體不好,甚至脫水、休克。

  所以預防中暑(濕熱未散)格外重要,如果在夏天有較大的運動量,或較長時間曬太陽之前,建議先吃些生脈飲,或補中益氣湯。

  而吃些西瓜、絲瓜及蓮藕加牛奶等飲料,也是不錯的夏天保健飲料。不過,體質或腸胃過於虛寒的人,以及婦女月經期間不宜吃西瓜。

  五、夏天正確吹冷氣的方法

  1、溫度:一般在攝氏26~28度最佳。陽氣盛的年輕人或小孩,冷氣的溫度可以再調低一些。但年紀大、陽氣虛的人,則溫度不宜太低。

  2、穿著: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穿著薄的長袖、長褲。

  3、其他禁忌:

  避免頻繁進出室內外。

  出完汗先擦乾再進入冷氣房。

  避免在冷氣房中運動、吃麻辣鍋引發出汗,造成陽氣虛衰,無法產生抵抗力與迴圈力來保護人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吃冰冷的食物、飲料,在體內產生寒氣,使得陽氣被過度壓抑。

  4、時間:每天至少開窗1小時,讓空氣充分流通,避免孳生病菌及黴菌。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小編大推薦看這篇!

資深營養師推薦!太完美了….

最強的排毒食物,吃了皮膚馬上變好!(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4100

 

相關推薦

習慣睡覺前手機滑一下,就會滑出大問題,最近有越來越多30到40歲患者上門求診,因為在就寢關燈後,還使用智能型手機。 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特別不可逆的黃斑病。一旦得了黃斑病,就等於眼睛癌症,只有等著失明,因為現代醫學無法治療,更談不上治癒。關燈後看手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你有糖尿病的困擾嗎?或是身旁的親朋好友長期飽受糖尿病之苦?糖尿病衛教學會強調,控糖三關鍵「治療、飲食、運動」,缺「胰」不可喔!該學會並督促病友們應及時介入胰島素治療,落實控糖生活,一同讓健康達標!在2013年十大死因排名中,糖尿病從第五名上升到第四名,同時罹患糖尿病使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爺爺、奶奶以為代謝變差就要少吃,甚至吃素;其實,錯誤的養生觀念,恐營養不良、加速老化。醫師指出,人體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賀爾蒙降低、代謝變差、胃腸蠕動變慢等現象,建議50歲以上者,更應注重攝取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素,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現代人愈來愈長壽,我國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今年夏天台灣地區頻創高溫,相關的熱傷害案例也增加,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忠紘醫師指出,常見的熱傷害共分四類,包括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熱中暑。當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皮膚無法有效散熱,就會因體液過度流失,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近期台灣的天氣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