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用藥需小心出血?! 手術不用擔心血不凝

心房顫動用藥需小心出血?! 手術不用擔心血不凝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約有25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因比常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需服用抗凝血藥物讓血液不易凝固達到預防中風成效,「但是,無論是服用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患者若遇如車禍、跌倒骨折、大量出血等意外,必須進行緊急手術時,血液不易凝結可能讓手術發生無法止血的風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策略長兼藥劑部長陳立奇說道。

所幸,衛福部食藥署在今年4月已核准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專用「反轉劑」,可在15分鐘內完全且持續地反轉抗凝血藥物的抗凝血功能。換句話說,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心房顫動患者,一旦遇到緊急手術時,便能以反轉劑應對緊急突發狀況,恢復身體凝血功能。

新型口服抗凝藥 手術出血問題未解

陳立奇指出,目前預防心房顫動引發中風的藥物,有傳統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可選擇。傳統抗凝血藥物作用較慢,治療限制多,出血風險高,容易影響患者服藥順從性;而近年推出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劑量固定、不須定期監測,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低,除此之外,出血風險低,顱內出血風險也較傳統抗凝血藥物少。

無論服用傳統或新型抗凝血藥物,當患者突遇意外發生時,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恢復成為救命關鍵。陳立奇進一步解釋,傳統抗凝血藥物需施打維他命K恢復凝血功能,作用時間至少需要15小時以上;沒有反轉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則需藉由血液透析或停藥來恢復凝血作用。當面臨緊急手術的關鍵時刻,臨床只能選擇緊急處置「賭一把」,畢竟緊要關頭,多一秒等待就多一分風險。

專用反轉劑 關鍵時刻緊急凝血救命

陳立奇表示,以往有患者擔心服用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出血風險而抗拒服藥,「這是普遍疑慮,只能盡量指導患者正確的用藥觀念及認知。」幸好,如今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的專用「反轉劑」已經上市,能在15分鐘內快速恢復凝血效果,而且效果持續長達12小時,降低不少患者疑慮。

不過,陳立奇也提醒患者,要好好遵從醫囑,切勿擅自調整藥量或停藥,不要自己隔空抓藥當醫師,身體若出現任何不尋常出血狀況,切記返回門診與醫師討論追蹤。

陳立奇提醒,除規律用藥外,均衡飲食也是維持心臟健康重要關鍵,「健康飲食,不吃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不貪杯,多吃健康蔬果,更能有助病情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8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你常有便秘、腹瀉等腸道不適的症狀嗎?小心恐是腸道壞菌太多所引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佳青指出,當腸道充滿壞菌時,身體會釋放出毒素,進入血液後,就容易引起慢性發炎,除了恐造成肥胖,也會因代謝能力降低,誘發三高等風險。營養師林佳青進一步說明,因此腸道菌保護很重要,民眾可透過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護腰主要是用於保護腰椎及鄰近組織,避免這些組織受到傷害,除了病患會用之外,通常還被廣泛用於家庭主婦、上班族、搬運工人等;雲林特殊教育學校物理治療師黃偉婷指出,護腰的確能有效幫助支撐腰部,避免受到再次損傷,但若不痛時還繼續戴著,反而恐造成肌肉廢用性萎縮。其實護腰不但能支撐腰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52歲男子,抽菸近30年,日前咳嗽出現血塊,以為罹患肺癌,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竟是心臟主動脈瘤,經心導管手術後,復原良好。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慧中表示,該名男子過去30年來,每天要抽1包半香菸,3個月前有胸痛現象,後來又連續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彰化1名16歲男學生,戴耳機聽音樂時,螞蟻順著耳機線爬到臉頰,雖立即驅趕,卻不小心掉進左眼,且螞蟻竟咬著結膜不放,導致男同學疼痛不已,所幸緊急就醫治療,才免於失明危機。收治這名男學生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徐浩恩指出,患者因為揉眼睛,使得螞蟻斷成3截卡在白眼球,經剪去左眼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