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術後用藥莫輕忽 以免心肌梗塞上身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醫師提醒,心導管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病人術後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心肌梗塞上身。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科主任陳志成表示,隨著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劇增、缺乏運動等因素,不僅造成國內年輕族群肥胖、三高的問題逐漸增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年齡已逐漸下降,甚至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年輕,在門診中,不時能見到30歲出頭的患者因胸口不適或胸悶等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前來求診。

陳主任指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式有許多種,像症狀較輕微的病患可用口服用藥來控制,對於已出現血管阻塞的患者,就得考慮開心手術或心導管手術來打通血管,但由於開心手術風險較高且住院天數及恢復期長,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

心導管手術屬於微創型手術,透過纖細的導管將支撐血管的支架送入阻塞的部位中,藉由氣球擴張術將支架撐起、打通受阻塞的血管。其中,植入支架種類又可分為塗藥支架與裸金屬支架,但後者再阻塞率高,若是糖尿病或腎臟疾病患者使用,再阻塞率恐高達50%,因此一般建議特殊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多以能大幅降低再阻塞率的塗藥支架作為治療的較佳選擇。

但不論心導管手術植入何種支架,為確保病患術後的安全,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美國FDA就曾對裝置塗藥支架的心導管術後病患,提出至少服用一年以上的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建議,避免造成已打通的血管產生血栓,將打通的血管再次阻塞。

陳主任提到,常聽許多門診患者抱怨服藥期間過長的問題,但除非是有拔牙、植牙或其他可能出血的手術需求或其他因素等,才會建議暫停用藥。過去就曾有患者因未得醫師同意而自行停藥,殊料竟不幸造成心肌梗塞的悲劇,不可不慎。

近日最新研究報告出爐,歐盟亦針對部份新款塗藥支架,提出可縮短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至一個月的建議,可說是病患的新福音,這種特殊新一代支架的適應症都需視病人狀況,且必須和醫師充份溝通配合。

陳主任提醒,民眾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種,像是三高、糖尿病、壓力、抽菸、喝酒、不運動、家族遺傳等,社會大眾應自我檢視是否有上述危險因子,平時也應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運動,如有家族遺傳病史,更該提高自我警覺,定期健康檢查,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87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糖尿病患需做好血糖監控,現行量測方式多是使用血糖機在指尖上扎針,不少糖尿病因而抗拒;台清研究團隊研發「穿戴式血糖感測器」,透過分析汗液成分即可推斷血糖濃度,且具有自行供電功能,只要行走30步就能進行一次測量。台清研究團隊 開發穿戴自供電感測系統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保持健美體態,許多上班族勤慢跑,也有不少肥胖人士,把慢跑當作減重方式,雖然剛開始相當有成就感,卻很快會進入撞牆期,體重遲遲不下降。醫師建議,透過無氧肌力運動,例如重量訓練,能夠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增肌、減脂,瘦身效果更快速。有氧運動減重 當心有撞牆期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僅45歲的電子研發工程師,某日突感右眼疲勞、視力模糊,休息數日後症狀仍未改善,前往急診就醫;結果確診右眼出現俗稱「眼中風」的中心性視網膜靜脈阻塞,視力僅剩0.05。經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且視力回升。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提醒,過去眼中風好發...

閱讀詳情 »

本文已獲創意刊授權 微信號:mmmm2047  原文標題:孫儷推薦!每天1包,30分鐘祛除全身寒氣,打通全身經絡,渾身冒汗!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入冬後你是否經常遇到以下狀況▽ 手腳冰涼! 體寒體虛! 發燒感冒! 臉部長痘!   這些令人討厭的症狀總會主動找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