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大突破! 冠心病患新福音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患者逐年遞增;治療上則多以心導管植入心臟支架最為常見。然而,由於傳統金屬異物的植入或多或少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的傷害與負擔,所幸台灣最近引進可在人體內自行分解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成為冠心症患者一大福音。

心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更是容易造成心肌梗塞與猝死風險,特別是寒流來襲時,更應提高警覺;根據統計,今年2月就有152人猝死,顯見冠心症的危害不容小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方志元醫師表示,冠心症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和55歲以上停經後女性、以及有家族病史的民眾身上。

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上,醫師會視患者情形,決定是否該給予藥物治療、介入性治療〈心導管〉或進行外科繞道手術;過去治療冠心病大多以心導管植入心臟支架最為常見。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黃瑞仁理事長說明,醫界數十年來不斷嘗試發展出可降低人體負擔、同時維持血流暢通的治療方式,因為金屬異物的植入或多或少都可能造成心血管的傷害與負擔,如今「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終於引進。

黃瑞仁理事長進一步說明,「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材質使用可分解的聚乳酸類生物材料,置入一年後可逐漸在體內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讓血管恢復自然狀態、不必擔心血管會再度緊縮狹窄,患者術後發生血栓的機率也明顯降低。且其材質雖軟,但支撐血管、暢通血流的效能與傳統心臟支架相比毫不遜色,特別適合首次接受心導管治療、年紀較輕、症狀較輕微或對金屬敏感的患者。

不過,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效果雖好,卻並非所有冠心症患者都可使用。黃瑞仁理事長提醒,血管鈣化嚴重的患者、以及做過心臟繞道手術、血管較彎曲的患者就不適合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另外,衛福部雖已核准上市使用,但由於健保尚未給付,患者若有需求,仍得自行付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7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夏季是恙蟲病好發季節,疾病管制署於「1922防疫達人」官方臉書舉辦「恙蟲來了!」直播活動,邀請外景達人亮哲與疾管署林詠青防疫醫生一起分享恙蟲防疫知識。亮哲在節目中提及過去曾被恙蟲叮咬的慘痛經驗,希望讓喜歡戶外活動的民眾有所警覺。林詠青醫師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務必穿著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網路上流傳一篇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的新聞,被許多專家駁斥證據不足,究竟有飛蚊症困擾該如何處理?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王一中指出,飛蚊症本身並不可怕,通常隨時間會自行消散,然而若飛蚊症一夕之間暴增、伴隨閃光、視野缺損等症狀,可能是視網膜破洞或黃斑部病變,要盡速就醫,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卵巢功能不佳試管屢碰壁 AI挑胚胎一「試」就中有位42歲吳太太(化名)第一胎因胎兒異常而流產,四年前與先生至台北中山生殖醫學中心求診,經檢測發現卵巢功能不佳,能取得的卵子數有限,第一次及第二次試管嬰兒治療失敗,第三次則是子宮外孕。第四次(106年)取卵4顆,生了一個女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資深演藝人員馬如龍大哥,因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世。而神經內分泌腫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屬較陌生的疾病,究竟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提醒,若民眾發現連續數月反覆腹痛、腹瀉、盜汗和不明原因低血壓跟低血糖,就要有所警覺。發生原因不明 40-69歲易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