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從大千急診事件 窺知兒科急診制度

從大千急診事件 窺知兒科急診制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苗栗劉姓男子的1歲多兒子,於本月10日晚間因吐血,其妻將兒子送到大千醫院掛急診,醫院初步判斷是胃出血,建議小病童轉院。未料與朋友聚餐喝酒後才趕到醫院的劉姓男子卻認為醫院救護不力,甚至痛罵醫師,但過程被民眾拍攝下來並傳到社群網路上,引起民眾一面倒的撻伐劉男,還要求苗栗縣府進一步追究。
這起社會案件意外引起民眾對於「兒童急診」的好奇,究竟「急診」是先掛號先贏,就可以先得到醫療處置?急診室中,究竟如何安排看診順序?專家帶你一窺究竟。
18歲以下病患 請掛小兒科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常務理事、林口長庚小兒主任吳昌騰表示,根據台灣衛福部規定,「小兒科」是專門收治18歲以下的病患,而小兒科之下又可細分出許多專科,其中「小兒急診」為其中一環。
檢傷分類 急症加重症綜合判斷
吳昌騰主任解釋,急診室皆有「檢傷分類」,根據年齡與疾病嚴重程度分五類,第一級為最危急,必須立即施以治療,如CPR、手術等嚴重威脅生命安全的狀況;第二級則須在10分鐘內治療;第三級則是30分鐘,以此做為分類,和一般民眾
以為急診就是「先掛先看」的觀念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若是生命跡象穩定、呼吸與心跳皆順暢,疾病分類非屬危急,可能就會被分到3級之後。因此,台灣急診制度的檢傷分類是以「急症」與「重症」綜合判斷做為分類考量。
仁醫:將心比心 維護醫病關係
吳昌騰主任表示,臨床上常遇到情緒較緊張的家長,但是醫生多能夠將心比心,讓家長知道自己必定會妥善治療、安排照護等,了解為人父母等待的慌張等情緒反應,就可大大降低爭執機會;但醫師也呼籲,父母施以身體或言語暴力,對於孩子的治療並無正面幫助,希望民眾能理性面對醫護,建立信賴關係。

針對小兒急診暴力事件,吳醫師認為:
一、 急診室當中是否有小兒急診專任醫師,若無,是否有轉診制度幫助孩子接受醫療?
二、 若孩子的病況超出院方可處置的範圍,院方應聯絡轉診。
三、 家屬因孩子的病況危急,可理解其情緒上的慌張,但仍希望父母理性地與醫護溝通,有友善的醫療環境,孩子才能安心治療。
四、 家長對於醫療處置有干擾與不滿,常有失控行為,但這樣對治療並不會有太大的幫助,身為醫師,原則就是將病患的生命安全當作第一考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7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爸媽注意!許多大人上完廁所之後,沒有確實的執行洗手動作,隨便清水沖一沖就做罷。然而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就有可能讓您的心肝寶貝食慾不振、上吐下瀉,嚴重甚至脫水住院受罪好幾天!大人「隨便洗手」 讓孩子腸胃炎上身剛滿3歲,初上幼稚園的彤彤(化名),一日放學回家後,先是晚餐不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台灣人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為亞洲第一名,每年約有兩萬人因骨鬆導致骨折而接受開刀,其中更有兩成患者在術後一年死亡;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聖文表示,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17年指出,約三分之一的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或髖部或手腕的骨折,且風險已遠高於乳癌、卵...

閱讀詳情 »

青春痘的成因可以分成幾個面向,皮脂分泌過多、皮膚表面的角化異常、毛囊周圍產生發炎、痤瘡桿菌感染等等。單一藥物多半無法涵蓋所有的疾病機轉,一般會搭配不同的口服藥或外用藥膏,以期許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導致皮膚長痘痘的原因,大多來自於患者本身的膚況問題,淺白一點的說法就是「體質」。所以想要治癒痘痘肌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一名33歲的王小姐,因工作需處理食材和打包食物,反覆使用大拇指和手腕,回到家除了做家事外,還得哄抱10個月的寶寶,漸漸感到右手腕腫脹,大拇指一動就痛,睡覺時更常被痛醒,就醫確診為「媽媽手」。經超音波導引下局部施打類固醇,並配合復健後,症狀才獲得大幅緩解。大拇指近手腕側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